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银行理财熬过阵痛期,冲刺最后四个月!"母子"交接再提速,四家行迈上新台阶

时间:2021-09-01 17:22:26 | 来源:券商中国

整改攻坚期定会阵痛发作,五家银行理财(集团口径)存续规模缩水:三大行平均巨降三千多亿 ,徽商银行规模“失血”六成,杭州银行微降——这是银行理财上半年的规模特点。

已披露母行与子公司各自管理理财余额的10家上市银行,大多数已在6月末产品迁移进度过半。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占比大多数达到5-6成,“母重子轻”结构终于反转——这是银行理财上半年的母子管理结构特点。

批量发行ESG产品,贴合市场热点配置绿色债券、碳中和、REITs等资产,理财公司自主打造的信评、投研、投资团队的市场化资产研究与配置实力开始真正显效——这是银行理财上半年的资产配置特点。

产品期限较此前明显拉长,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已达到47.75%, 理财资金满足价值投资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而且期限错配的情况必定得到缓解——这是银行理财上半年的期限特点。

这四大特点,勾勒了25.80万亿银行理财上半年的整体运作轮廓。

随着新规过渡期的大限临近,母子交接正在提速。就在八月,多家银行扎堆向子公司导入产品。仅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四家理财公司均承接了来自母行的产品,加上争气的自主发行,完成了1.5万亿级和万亿级的规模突破。

银行理财完成整改(除去极少部分申请“一行一策”个案处理),迎接全新的、洁净的、更为市场化的新起点,四个月冲刺大幕拉起。

整改期必经阵痛,五家行上半年规模缩水

母行一边压预期收益型老产品,子公司一边发符合新规的净值型产品,大家一起维持着全行理财规模的体面——这是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和理财子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在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母行压降不合规的存量产品的力度要比子公司新发的大,于是有三家大行(集团口径,下同)在六月末的理财存续余额,较年初出现了下降。

具体来看,工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从上年末的27084.27亿元,减少到23713.79 亿元。掉了约3370亿的肉,也因此将行业第一大宝座位置拱手让给2.64万亿规模的招行。因为该行缺失了按母行和子公司口径分别披露的管理规模前期数据,所以我们很难确切知道工行母行到底压降了多少。

建行管理理财产品余额由上年末的22248.48亿元,降低到18493.93亿,减少3754.55亿元。不过,建信理财很“争气”,上半年新发2492.82亿元,增量和增幅都在大行阵营里排名前列。但因为母行巨幅压降6247.37亿元,所以整体管理余额缩水。

农行管理理财产品余额由去年末的20277.27亿元,减少至6月末的16908.33 亿,“减重” 3368.94亿元。跟建行一样,农行同样是母行层面压得比较狠,压降了5045.65亿元,大大高于子公司新发的1676.71亿元,所以整体规模剧降。

仅上述三家大行(集团口径),存续规模一共较去年末减少10493.5亿元。银行理财呈现集中度高的特点,此三家大行的母行,也贡献了国有大行母行梯队减重的主要力量。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理财半年报显示:分机构类型来看,截至6月末,大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92万亿元,较年初下降了34.34%。

总之,今年上半年大行阵营的变化,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母行压降卓有成效,规模全靠子公司扛。

“其实银行理财,尤其是大行,有它自己的时点规律,通常二季度会回流。而且存量主要是一季度压降的,二季度已经稳住了。”一名资深银行理财人士告诉记者。

确实,一季度末这个时点,是银行理财整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节点。银保监会人士的公开表态是:各家银行都已建立了统一领导机制,锁定了整改底数,建立了台账,明确了处置方案。整改情况符合预期,到今年一季度末整改进度过半。

汇总有据可查的财报表述,截至今年六月末,总行层面已经实现保本理财余额清零或接近清零的有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近两年完成清零的有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长沙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

银行理财中心的数据同样能印证“一季度巨降,二季度企稳”的判断:截至今年3月末,理财市场规模为25.03万亿元,比2020年末的25.86万亿元减少了8300亿元。而到了二季度末,存续余额回升至25.8万亿,较上年末仅差600亿元。

除了三家大行,另外还有两家城商行存续规模也有所减少:

一个是身陷股东股权纠纷已久的徽商银行。该行(集团口径)理财存续余额从去年末的1770.98亿元,大幅减少至6月末的666.86亿元。规模削去1104.12亿元,降幅高达62.34%。值得一提的是:徽银理财开业仅半年多,其首任董事长夏敏就因涉嫌违规违纪被有关部门核实了解。今年年5月19日,夏敏辞去了徽商银行行助及徽银理财董事长职务。

另一个是杭州银行,该行(集团口径)理财规模由 2635.32 亿元微降至2567.69亿元,整体平稳。

“母重子轻”结构反转,八月子公司承接加速

过渡期正式进入倒数四个月,这意味着各总行资管部要加快存量整改并加速向理财子公司迁移产品。一季度末,银行和理财子的管理规模还大概呈7:3的结构,典型的“母重子轻”。

到了二季度末,理财公司管理存续规模 10.01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50.07%,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38.8%。也就是说,母子的管理结构,从一季度末的7:3变成了二季度末的接近6:4。

截至二季度末,获批筹建的理财公司达到28家,开业家数达到21家。记者查阅各家行半年报,除了载明已经全量承接集团存续理财的招银理财,以及母行管理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与子公司管理规模显示一致的光大理财,披露了母行与子公司分别管理理财余额的共计10家。

先来看大行阵营,六家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普遍处于刚过半壁江山到六成这一区间。有三家子公司的管理规模占比在六成以上,分别为中银理财管理规模占比61.4%、交银理财管理占比65.34%、农银理财管理占比66.09%;另三家在50%线上下档位浮动,分别为建信理财管理规模占比51.17%、工银理财管理规模占比52.74%、中邮理财管理规模占比47.62%。

剩下由股份行和城/农商行构成的四家中小行,母子管理结构最失衡的是信银理财。目前信银理财管理规模为2396亿元,大幅少于中信银行总行管理的9668.79亿元,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占比还不足20%。青岛银行同样“母重子轻”,旗下青银理财管理规模占比也还只有31.18%。兴银理财和渝农商理财的管理规模则均在六成以上,分别达到62.16%、64.72%。

也就是说,就有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行而言,它们其中的大多数已经在6月末迁移进度过半。而进入八月,多家总行还在向子公司加快导入产品,母子交接提速。仅记者不完全统计,四家理财公司完成了管理规模万亿级、和1.5万亿级突破:

农银理财在8月5日净值型产品规模突破1.5万亿。注意,因为理财公司只能承接或发行净值型产品(也叫新规产品),不做二次整改。所以可以理解为,农银理财的时点管理规模,在8月5日突破了1.5万亿,较6月末的约11175 亿元增长34.23%。

建信理财时点管理规模在8月8日突破1.5万亿,较6月末的约9463亿大幅增长5537亿元,增幅高达58.52%。据记者了解:这里面大概接近一半规模由建信理财自主发行管理,一半多是集中承接自母行。建信理财的自主发行规模增速和占比,一直稳居大行阵营前列。

光大理财管理规模,在8月13日突破万亿。较6月末的约8771亿增长1229亿元,增幅达14.01%。作为股份行理财公司,光大的渠道销售能力颇受业界瞩目。光大银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其七彩阳光系列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19%,一日售罄百亿元的产品迭出。

交银理财产品规模在8月18日突破1万亿元,较六月末的约7983亿增长25.27%。其官方介绍:成立两年来,其全货架体系提供超过800款理财产品,累计服务投资者逾1000万人。注意,投资者超千万,在同业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水平。

产品期限明显拉长,市场化资产配置能力开始凸显

银行理财整体净值化提速的同时,有几个拐点性的、趋势性的现象在正在发生:

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较此前明显有所改变,更倾向于“长期主义”。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产品发现,大部分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的存续期限长于1年以上,2年以上产品也占比不小。以招银理财为例,今年上半年发行的288只产品中,存续期限在1年以内的仅占8.7%,存续期限1-2年的产品占9.38%,而存续期长达2年以上的产品占比多达81.94%。信银理财也十分类似,该公司新发产品均是1年以上,2年以上的产品占比高达93.6%。

银行理财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整体呈现上升态势。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持续上升,截至6月末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 47.75%,较年初增加 11.25 个百分点;90 天以内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仅为0.40%。

这说明什么?理财资金满足价值投资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而且期限错配的情况必定得到缓解。

二是理财公司的差异化开始逐步显现。

当货架普遍呈现“固收为主,混合为辅”的共性时,各家理财子公司如何打造差异化,颇被市场关注。专业人士指出了一条明确的观察角度——从资产配置层面,理财子公司肯定会有意识地策应母行战略。顺着这条逻辑观察市面上一些主题产品,确实能够看得出来端倪。

以建信理财为例,其服务农民工客群的“惠民鑫”普惠金融产品,和“长租安心优享”固收封闭式产品,分别对应母行的普惠金融和住房租赁战略。此外,它在部分非专属产品里也不同程度配置了民营和小微供应链、母行“创业者港湾”科创企业、住房租赁供应链ABS等资产,从底层资产层面打上了母行战略烙印。

又比如兴银理财,其母行(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近年来大力倡导 “绿色金融”。兴银理财将绿色金融列为重要大类资产,截至目前已经发行了多只ESG主题理财产品。记者从兴银理财获悉:其将应用ESG因子建立股票池,打造涵盖固收、固收+、权益的绿色资管产品体系,目标是在年内实现百亿级的绿色资管产品规模。

再比如杭银理财。杭州银行将科技文创金融定位为名片级业务,这样的战略传承落在杭银理财上,能从专属主题产品“幸福99丰裕固收(科技文创主题)理财计划”看出策应。此外,记者从杭银理财相关人士处获悉:基于母行经营特色,杭银理财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呼应,今年专门设立了一级部门科创投资部,目前已投资了科创企业股权项目。

当然,从地域属性上也能看出理财公司鲜明特色,如建信理财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灵活配置理财产品、交银理财“中证交银理财长三角指数”、兴银理财 “稳利增盈海峡优选”等海峡主题理财产品、如渝农商发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题理财产品等。但值得指出是:从资产配置层面切入分析,远比盘点某几款产品的地域属性,更能准确提炼理财子的差异化底色。当然这只是一个观察角度,随着市场对理财子公司运行机制的认知加深,更多特性将得以挖掘。

三是尽管权益占比配置仍十分有限(截至六月末,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仅有0.33%),但在资产的创设和配置上,理财公司已经具备了贴合市场热点的能力。

以今年开始大热的契合当下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ESG主题为例:上半年理财市场新发ESG主题理财产品18只,累计募集资金超100亿。截至6月末,全市场 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400亿,较年初增长约50%;投向绿色债券超800只,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9%。

上半年我国首批9只公募REITs登陆市场,也出现了理财公司积极认购的身影。它们绝大部分通过资管产品通道参与战配和询价,也有极个别直接使用产品来申购。根据发售公告,建信理财、华夏理财、中邮理财采取网下询价的方式认购公募REITs;而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广州银行,则不同程度地通过战略配售持有公募REITs。

也许在市场上,投资者只能感知到一款款主题产品、概念产品的推出,但穿透到理财运作层面,每一次货架的上新、每一个产品品类空缺的补齐,其实都是对一家资管机构内功的考验:考验的是其是否能迅速制动,贴合并响应市场最新需求;考验的是其是否嗅觉灵敏,能够前瞻性地判断投资趋势。

上述ESG主题产品的推出,和对绿色资产与REITs等创新资产的配置,至少说明了一件事:理财公司从成立以来,至少花了两年时间建立的覆盖宏观经济、行业研究、标的资产的投研体系和信评体系,已经显效了。

三大炒股神器免费领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