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固收+”的那点事儿
自2018年资产新规出台,打破刚性兑付,各种理财产品收益率一降再降。伴随近期权益市场震荡加剧,身边的不少小伙伴也在为理财资金找寻着新的投资出口。毕竟,一年到头辛苦工作,攒了些余钱,舍不得去股票市场冒险,更倾向于选择以稳健收益为目标的投资方式,来保住大家的“劳动果实”。
那么,有没有波动较股票型基金低,同时较纯债型基金有较多收益弹性的产品,能够满足大家的期待呢?
“固收+”产品或许是适合你的不二之选。那么,“固收+”究竟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固收+”的那点事儿。
掀起“固收+”的面纱
首先,“固收”即固定收益,通常指是可定期带来现金流的债券类资产,比如银行的储蓄、纯债基金、包括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等。以债券作为主打产品,特点是风险及预期收益相对股票型基金较低,波动也较小。
因此,“固收+”产品是指用固定收益类资产(多为债券)作为底仓,加入一定比例的风险资产(股票、股指期货、可转债等)提高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风险收益,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目的。
探秘“固收+”的原理
格雷厄姆在1949年《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提到:将总资产按比例分成股、债两部分,每隔固定的时间进行资产再平衡,使股债重回初始比例。其原理是利用了股票和债券两类投资工具的弱相关性,从而对冲风险,抵消波动。这种“安全边际”的投资原则在“固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固收+”作为股债兼具的产品,在债券基金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比例可投资于股票等风险资产的仓位,由于绝大比例仍是债券,因此相比于股票型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净值的波动,比起纯债基金则多了一些收益弹性。
详解“固收+”的品种
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主流的“固收+”品种:
第一类是我们熟悉的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的构成相似,大部分持有债券,小部分持有股票。二级债基对股票的比例通常在20%以内,偏债混合基金股票比例通常在30%以内。这类品种的产品,数量最多,可选面非常广,是配置“固收+”的主力。
第二类就是可转债基金。可转债这类资产,收益和风险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因为可以配置含权的可转债,所以更偏向于股票这一端,因此可转债基金本身的风险比一般债券高。作为本身独立的一类资产,可转债基金有时候能为投资组合创造一个额外的收益来源。
尽管不少人都能聊上几句股票和债券,但“固收+”绝对不是自己买点债券再搭配点股票那么简单。也许,有的人是历经牛熊市,能力出众的个人投资者,但从操作的可行性来讲,债券的交易市场只对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开放,个人投资者是没有资格参与的。我们普通投资者,面对各种不同等级的金融债、企业债,只能是望洋兴叹。
同时,根据上文对“固收+”产品种类的详解,大家也知道“+”的对象,不仅仅是股票这么简单。除了股票,还可以搭配转债、期货等。各式各样的投资策略是否看得你眼花缭乱?
其实,看似简单的“固收+”产品,对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金融素养和投资能力,还要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一连串的专业化操作,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做,无疑是个更高效的选择。只需要支付管理费,就可以获得基金经理和其背后的投研团队的专业服务,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陪伴家人,岂不美哉?
挑选投资组合,需要实打实做研究,确定优秀标的;决定配置比例,需要长久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对宏观市场进行把控,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还是那句话,不要试图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挑战别人赖以生存的本领。
投资之旅并非坦途,面对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不进行深入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来不看牌,这与赌博无异。相比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以其专业的研究能力,丰富的投资经验深入了解市场,因此更容易获得好的成绩。阅股无数,不如行家指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净值会因为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投资者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并详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基金投资策略、投资范围、基金经理等相关信息,可前往银华基金官网的信息披露板块查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