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购买芯片IP上瘾 芯片设计公司研发费用的两种打法

时间:2021-02-05 12:22:06 | 来源:界面新闻
行情图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客户端

记者 | 曹立CL

编辑 | 陈菲遐

随着国内芯片市场的繁荣,靠IP造芯片已经成为了行业常态。

所谓芯片IP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模式,指的是在芯片中搭载预先设计、验证好的功能模块,芯片设计公司再通过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购买IP,实现某个特定功能。这不仅缩短了芯片开发时间,也能在短期内“节省”基础架构方面的研发费用。

作为新兴行业,各公司对于芯片IP的会计处理值得关注。芯片IP费用隐藏在公司各项费用中,对未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费用会计处理。

购买芯片IP会“上瘾”

芯片IP看似有很大的优点,但正如麻醉药一样,过量使用可能会“上瘾”,导致芯片设计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下降。

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芯片IP的后端费用长期来看并不便宜。

芯片IP的商业模式是这样运作的。半导体公司向芯片IP公司支付固定的授权费(License),获得芯片IP公司的IP一次或多次的使用权。在芯片量产销售后,半导体公司要向芯片IP公司支付按单位计价的特许权使用费(Royalty)。授权费是一次性收取的费用,而特许权使用费更像是“税费”。

以ARM7这款芯片IP为例。2007年以后,ARM7授权的许可证数量基本没有变化,ARM也早已停止了对这款芯片IP的支持。但截至2011年,使用该IP的芯片出货量仍在快速增长,相应会给ARM带来版税收入。相对应的,作为芯片IP的购买方,在芯片量产多年后还在给ARM公司“交税”。而上交给ARM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持续得时间越久,对于IP设计公司而言成本也就越高。

数据来源:ARM论坛,界面新闻研究部

第二,对于研发难度大的芯片IP,一些芯片设计公司通过买芯片IP,回避了核心技术研发。研发团队长期只是做IP的封装集成和非核心部分的研发,研发团队能力逐步退化,不用芯片IP没法生存。

第三,芯片IP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改动空间,最终的芯片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IP性能,如果两家企业都买同一IP,其产品容易同质化,陷入低价竞争。

在A股的上市或拟上市芯片设计公司中,有些缺乏核心研发能力,正在沦为芯片IP的拼装集成企业。

会计处理中的密码

因此,企业购买芯片IP的费用分为授权费和特许权使用费。授权费体现的是企业正在研发的芯片中采用IP的程度,一般计入研发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特许权使用费体现的是企业正在销售的芯片中采用IP的程度,在计入会计处理上有两种方法。A股芯片上市公司中,如兆易创新(603986.SH)、澜起科技(688008.SH)等大多数公司将其计入营业成本中,有少数如乐鑫科技(688018.SH)、博通集成(603068.SH)等将其计入销售费用。

研发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数目越大,说明企业正在研发的芯片中所含的IP较多。

以2020年半年报为例。A股70亿市值以上的Fabless(无晶圆)芯片设计公司的研发费用中,折旧和摊销最高的是韦尔股份(603501.SH)为2.2亿元,最低的是国科微(300672.SZ)为165.6万元。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需要说明的是,研发费用中的折旧摊销中也包含固定资产折旧,一部分企业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合并计算,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会分开计算。

以瑞芯微(603893.SH)为例。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是1.59亿元,其中职工薪酬是9399万元,IP核与应用软件花了5162万元,固定资产折旧是432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界面新闻研究部

瑞芯微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采取自主研发IP核与采购IP核相结合的研发方式。公司自主研发IP核主要包括视频编解码(VPU)、图像处理器、显示控制器、存储器接口及处理单元、电源管理单元(PMU)等。公司采购较多的为基于ARM架构的CPU、GPU等通用模块IP核。这一方式导致公司购买芯片IP核的费用居高不下。

研发费用怎么花?

企业把研发费用花在研发人员身上,还是花在在芯片IP上,这背后是企业的两种打法。长期看,企业把钱花在研发人员上积累的是能力和经验。而花在芯片IP购买上,可能难以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的命运。

按2020年半年报计算,研发人员薪酬占研发费用比例较高的公司的依次是富瀚微(300613.SZ)、乐鑫科技、澜起科技。其中富瀚微的比例达到78.7%,折旧摊销占研发费用比例较低的公司依次是国科微、乐鑫科技、寒武纪(688256.SH)、汇顶科技(603160.SH),这代表这些公司未来的芯片中可能自研成分较多,芯片IP使用较少。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界面新闻研究部

一个企业研发费用构成和当前盈利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但经营企业是一场长跑,日积月累,差距终会显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