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我与长盛共成长】权益投资部乔培涛:专业理财,制造强国

时间:2021-02-04 14:22:11 | 来源:长盛基金

来源:长盛基金

编者按: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和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它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地以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来确定自己的行为规范。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形成了包括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合规风控理念等精神行为文化内涵,与监管层倡导的“合规、诚信、专业、稳健”为核心的行业文化相契合。

日前,“我与长盛共成长”企业文化学习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共收到征文20余篇。参选征文紧扣“我与长盛共成长”主题,用记叙文、散文等形式,或结合本职岗位探讨对“专业理财,造福百姓”等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或回忆在公司发展重要阶段的亲身经历,或用真挚的情感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历程,或用朴实的语言叙述工作学习中的感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长盛人爱岗敬业的专业素养,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经评审小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现将获奖作品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本期文章来自长盛基金权益投资部乔培涛——《专业理财,制造强国》

长盛基金的企业使命是“专业理财,造福百姓”。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个理念理解不够深入,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思考,逐渐加深了自己对企业使命的认识。转眼间,我已经入司近十年,在权益投研岗位上也已经从业十多年,其中担任权益基金经理三四年,历经两次牛熊转换,更加深刻认识到“专业理财”的严肃要求,“造福百姓”的责任重担。我认为,只有“国强”才能“民富”,只有“民富”,“国强”才能强得坚实长久,个人使命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百姓理财,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入司十多年的投研经历中,我对很多事情印象深刻。譬如在2014年初,市场整体仍处在慢慢熊途中,市场情绪依然非常低迷。当时我还是研究员,负责机械、军工等行业研究,反复分析很多个股的发展趋势和估值水平后,我发现很多公司其实已经进入了非常有投资价值的阶段,尤其是一些公司经过重组和资产并购已经发生了比较可喜的变化,但是市场对这些变化依然视若无睹、尚未发现。那段时间我开始疯狂调研,尽可能地深入一线去了解企业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了A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当时该公司新业务出现了非常好的变化,但市场仍未充分发掘。我紧急联系约谈公司董秘,临时从嘉兴赶往杭州,当时已经错过了火车班次,只能坐长途大巴,正赶上长三角地区大雾天气封路,不断有新闻爆出沿途高速公路由于大雾而出现各种交通事故。我再三犹豫,一边是恶劣天气导致的可能的交通事故,一边是一个尚未被发掘可能被错过的投资机会,我最终还是决定赶晚班车前往,担心可能晚两天就会错过一次好的投资时机。能为投资人多争取一次投资机会,多挣一分钱,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当天确实一路上遇到的事故不断,大巴车被堵在路上很久,深夜一点多才到杭州,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拜访公司,当天下午总结完调研结果后就向基金经理们做了汇报,第二天我司就开始买入,并在该股票上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

投资是个苦差事,不但要有使命感,还要有情怀,有信念。投资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本质上是投资于这个国家的未来,投资于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行业,并伴随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获得伴随性的投资收益。我的信念就是“我们中国人既聪明又肯吃苦,经过我们两代三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国一定能实现民族复兴,投资于中国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新冠疫情以来,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表现和结果,更显示了我们这种东方集体主义精神的现实力量。大国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泛制造业的竞争,这里的泛制造业不但包括机器设备,也包括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产业。我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智造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也可能就是我在投资过程中最大的情怀。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未来一定会成为制造强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且人均资源薄弱的大国,中国不可能仅凭一两项服务业的出色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唯有靠制造立国。作为反例典型的印度,软件外包产业规模远大于中国,依然无法摆脱“万国造”的缺陷。而所谓金砖五国其余四国,均没有强大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作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指引的美国,美国特朗普总统也提出迫切希望制造业回流,但美国已经没有制造业的基础了,虽然有些能源成本比我们便宜,但关键的是美国已经没有成熟的产业工人了。对应到资本市场,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60%以上,制造业的兴衰也关系到股市的荣辱。

中国能够在制造业上成功升级,是有历史背景和限定条件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最佳机遇期,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以来,中国制造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同时受益于较低的国际贸易成本,国内标准和市场与海外无缝对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自己完备的产业集群,而国内庞大的人口体量和高密度又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受益于欧美补贴而崛起的光伏产业,受益于造船产业转移而崛起的海工产业,受益于国内人口密度的高铁产业,还有核电、特高压……此类案例不胜枚举。而今“反全球化”的思潮正在席卷全球,新进国家(譬如印度、巴西)很难再有制造业崛起的外部良机,中小国家又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第二个“中国”无处可觅,中国可能成为大国制造业逆袭成功的最后样本。也有人担心制造业外流,我觉得有点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都很难外流,关键是海外没有那么成熟的产业配套。现代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产业链的关联度越来越高,离开配套体系而孤悬海外将越来越困难。特朗普让苹果回美国生产注定要失败(除非是仅做最后的简单组装,但也会提高不少成本);曹德旺在美国建厂也是为了更方便地配套当地整车厂,但也遇到了种种变相成本提高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国内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也给国内的跨区域产业转移提供了充足的梯度空间(富士康工厂更多向国内三线城市转移)。低端制造业的外流并不足惧,因为人口红利消失再叠加新兴业态(送外卖、送快递、网店等)对基础劳动力的吸纳转移,本来也没有更多的低端劳动力供给到这些低端制造业,这些产业逐渐减少甚至消亡是国内产业调整的主动选择。

人口红利消失后,工程师红利正在到来。国内中高端劳动力的充裕供给,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中国自1999年开始大学迅猛扩招,目前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700万人左右(硕士招生约50万人,博士招生约7万人,海外留学50万人以上),假设其中500万为理工科专业(我国一直理工偏多),再其中100万能够成才,也有将近每年100万理工人才供给,这将是我国未来制造业产业升级最宝贵的资源。人口红利虽然消失,“工程师红利”即将爆发。一些宽应用产业,如计算机互联网IT产业、工资自动化系统集成产业等,并不需要太多顶尖人才,但需要大量的中高端技术员工做技术实现和现场实施。还有一些产业需要技术人员的规模先天庞大,小国寡民难以参与这种竞争。且国内同档次技术员工的综合人力成本仍远低于欧美同业,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行军床文化”更扩大了时薪成本差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秉承“专业理财,造福百姓”的理念,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投资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与中国制造业共同成长,去创见更美好的未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长盛基金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