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一笔网约车订单收入8成给了司机 滴滴出行赚钱吗?

时间:2021-06-22 19:22:55 | 来源:财经自媒体

一笔网约车订单收入8成给了司机,滴滴出行赚钱吗?

来源:市值风云

作者" 韦三甲

流程编辑 |小白

中国出行分部已经开始盈利,国际分部和其他业务分部仍旧亏损。

衣食住行,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共享出行的逐渐普及,人们在出行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过去在大街上站半天拦不到一辆出租车的情况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而要说到共享出行,在2014年补贴大战中活下来的滴滴出行,就是这个行业的翘楚了。

近日,滴滴出行(或称“滴滴”)正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上市招股书,计划以代码“DIDI”挂牌交易。

公司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中30%用于技术研发,3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20%用于推出新产品等。

一、 年度活跃用户接近5亿

滴滴自2012年开始经营共享出行业务,截止2021年3月31日,滴滴的业务覆盖了15个国家,遍及4000个城市和乡镇。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内,年度活跃用户数达4.93亿,年度活跃司机数达1500万,年度日均交易量 4100万,年度GTV达 3410亿元。

(注:GTV,交易额,代表的是平台上完成的交易的总价值,不对任何消费者激励、司机收入和激励,和支付给合作伙伴的费用进行调整。)

从2018年到2021年一季度,公司总共为司机创收6000亿元。

根据CIC的数据,按照年度活跃用户数以及年度日均交易量来计算的话,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7.4亿元,同比下滑8.4%,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所导致的业务下滑。

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1.6亿元,同比增长106.0%。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公司的业务恢复正常。

2020年,公司的营业亏损和净亏损分别为137.9亿元和106.1亿元,亏损幅度与2019年相比有所放大。

2021年一季度,营业亏损为66.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33.2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放大;当季净利润为54.8亿元,主要是因为实现投资净收益123.6亿元所致。

投资收益部分,主要来自于公司剥离旗下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

如果仅从经营层面来看,公司整体当前未能实现盈利。

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核心城市群,2020年,中国前五名城市的网约车交易数量占中国地区总交易量的20%。

滴滴自2018年开始向海外扩张, 根据CIC的数据,就2020年的总交易额而言,公司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第二大网约车平台,和墨西哥第二大网约车和送餐平台。

目前,滴滴出行旗下所有的app如下图所示,大家都用过哪些呢?

在此次IPO之前,滴滴出行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持有7.0%的股权,拥有15.4%的投票权。联合创始人、总裁兼董事柳青持有1.7%的股权,拥有6.7%的投票权。

全体高管的持股比例为10.5%,投票权比例为20.1%。

另外,软银通过愿景基金持股21.5%,Uber持股12.8%,腾讯持股6.8%。

二、 押注共享出行和汽车电动化

在滴滴出行的招股书中,还披露了不少行业相关数据,这个对于我们了解行业格局是很有帮助的。

2020年,全球出行市场规模为6.7万亿美元,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渗透率分别为2%和1%。

滴滴认为,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以及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将进一步促进出行市场的增长,尤其是共享出行。

从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等传统出行方式向共享出行的转变将进一步加速,根据CIC的数据,到2040年,全球移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6.4万亿美元,其中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3.6%和29.3%。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行市场的市场规模。

整体而言,如果除去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不谈,2016-2019年间中国出行市场的市场规模在逐步攀升。CIC预计中国出行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0.6万亿元。

共享出行渗透率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在中国,按照消费者支出来计算的话,共享出行占总出行的比例从2016年的2.5%上升至2020年的4.1%,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8.1%。

在中国,共享出行的成本低于传统的私家车使用成本。

根据CIC的估算,2020年中国网约车成本为每公里2.9元,而驾驶私家燃油汽车的成本为每公里4.1元。这4.1元中包括2元折旧费,0.6元能源费,0.8元保险、维修及保养费用,0.6元停车费等。

不论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共享出行的每公里成本都比私家车的要低。

三、 滴滴出行的发展历程

通过标志性的事件来浏览一下滴滴出行的发展历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业务结构。

2012年,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推出嘀嘀打车APP,快智科技在杭州成立并推出快的打车APP。双方均为用户提供出租车在线叫车服务。

2014年,嘀嘀和快的掀起全国补贴大战,移动出行由此开始普及。公司推出网约车服务,并且将嘀嘀打车更名为滴滴打车。

2015年,公司收购快的,同时将app改名为滴滴出行。6月份,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

2016年,公司收购Uber中国,并且开始投资自动驾驶。

2018年,公司成立汽车服务平台,顺风车下线整改。将业务扩展至巴西、墨西哥等地。

2020年,与比亚迪合作推出专为共享出行而制造的电动车D1。

目前平台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共享出行、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等。

1、 共享出行

共享出行是公司成立时的初衷所在,当前平台上涵盖了从出租车到拼车、顺风车再到专车、豪华车的全方位出行选择。

风云君还没有试过滴滴豪华车,有试过的壕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体验。

2、 车服网络

随着共享出行的普及,公司在2018年增加了一系列汽车解决方案,如租赁、加油、保养和维修。这些都有助于司机降低运营成本,也能帮助公司更有效地满足更大规模的需求。

另外,公司还跟租赁公司和金融公司合作,帮助司机获得车辆。截止2021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租赁网络,拥有约3000家汽车租赁合作伙伴,以及超过60万辆租赁汽车。

而且,根据CIC的数据,司机通过公司的汽车解决方案租赁的前10款车型的平均租赁成本,比直接从租赁公司租赁的成本低约20%。

车服网络还帮助司机持续降低运营成本,截止2021年3月31日,车服网络中包括了8000多个加油站,还有维护和维修店,司机在这些门店可以享受折扣。

2020年,平台上约有300万司机至少使用过公司的一种汽车解决方案。这也成为了平台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

3、 电动车

电动汽车的运营成本更低,可以帮助公司降低成本。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专为共享出行而打造的电动汽车D1,目前已经有近千辆D1投入运营。

根据CIC的数据,截止2020年3月31日,按照电动汽车数量计算,公司平台上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网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内,有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在平台上注册。同期,在平台上提供共享出行服务的电动汽车里程数约占中国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38%。

4、 同城货运

滴滴在2020年6月推出了同城货运服务。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同城货运业务推出后的6个月内,在8个城市完成了1100万个订单。

四、 中国出行分部是核心部门

公司当前的经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出行分部、国际分部和其他业务分部。

中国出行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约车、出租车叫车、代驾、顺风车等。

国际业务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约车和食物配送。

其他业务则包括:共享单车、车服网络、同城货运、社区团购、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

中国出行分部的营收贡献占比在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分别为94.3%和93.1%,始终保持在90%以上,是当前滴滴出行的核心业务板块。

2020年全年,中国出行分部、国际分部和其他业务分部分别贡献营收1336.5亿元、23.3亿元和57.6亿元。

自2018年开始,国际业务分部和其他业务分部的营收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这个与公司将业务扩展至海外市场,以及发展网约车衍生业务有关。

下图所示为各个分部的经调整EBITDA。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出行分部已经开始盈利,而国际分部和其他业务部门暂时还未能实现盈利。

与其他平台式公司一样,滴滴出行的关键业绩指标也包括平台上的交易量、交易额、平台销售额和营收等。

交易量统计的是全平台的交易完成次数,包括中国出行部门的约车服务、国际部门的约车和食物配送服务,以及共享单车和金融服务等。社区团购的交易完成次数不计入在内,这项业务已经在2021年3月30日终止。

平台销售额,Platform sales,代表的是GTV减去支付给司机和合作伙伴的收入和激励,以及通行费和税收等。

营收,Revenues,公司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分别按照Gross Basis和Net Basis的方式进行收入确认。这两种方式在下方讨论具体业务时会进行详细说明,这里就暂不赘述。

1、 中国出行分部

中国出行分部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约车、出租车约车、代驾和顺风车等服务。

其中,对于网约车业务,公司是向消费者提供出行服务的主体,这部分业务的收入确认为Gross Basis方式,按照GTV减去通行费、费用和税,以及消费者激励费用计算。司机的收入和激励费用计入营业成本中。

而对于出租车约车、代驾和顺风车业务,公司充当代理人,收入的确认为Net Basis方式,按照GTV减去通行费、费用和税,以及支付给司机和合作伙伴的费用计算。给消费者的激励计入营销费用中。

下图所示为Gross Basis和Net Basis两种收入确认方式下,各项费用的具体确认原则。

下图所示为中国出行分部的各项关键指标数据。

由于疫情的影响,从交易量到营收都在2020年有所下滑,不过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出现回暖。

从经调整EBITA来看,该分部自2019年已经开始出现盈利。并且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2021年第一季度经调整EBITA为36.2亿元,已经快赶上2020年全年的39.6亿元。

如果以EBITA计算的话,2019年中国分部利润率为2.6%,2020年利润率为3.0%,2021年一季度利润率为9.2%。

下图以2020年为例,清晰展示了中国出行分部的经营概况。

中国出行分部中,网约车和其他出行服务的GTV分别为1486亿元和404亿元,占比分别为78.6%和21.4%。

对于网约车业务,支付给用户的激励费用为163亿元,占网约车GTV的比例为11.0%。

2020年中国出行分部的营收为1336亿元,占总GTV的比例为70.7%。

假设通行费和税等费用在网约车业务和其他出行业务中平摊,那么网约车业务所贡献的营收则为1320.5亿元,占分部营收比例为98.8%。自2018年至今,网约车业务贡献的营收占分部营收比例始终高于97%。

另外,就网约车业务而言,公司给司机的收入和激励分别为1105亿元和69亿元,占网约车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3.7%和5.2%,两者合计占营收比达88.9%。两者合计占网约车GTV比重为79.0%。

也就是说,当用户在滴滴出行平台上消费了一单网约车服务,如果不用优惠券的话,每10元中有7.9元是支付给司机师傅的。

2、 国际分部

然后我们再来看国际分部,这部分业务主要包括网约车和食物配送。

这个分部的收入确认采用的是Net Basis模式,即收入等于GTV减去通行费、费用和税,以及支付给司机和合作伙伴的费用。给消费者的激励计入营销费用中。

2020年,国际分部实现GTV 25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占GTV比重为9.0%。经调整EBITA为净亏损35亿元。

国际分部的交易量和营收规模自2018年开始飞速增长。只不过,将2020年对比2019年,以及将2021年第一季度对比2020年第一季度,交易量均出现显著增长,但是GTV和营收的增长幅度却相对有限,说明单笔订单的规模在下降。

目前,国际分部还未能实现盈利。而且随着滴滴业务的逐渐出海,需要前期投入的金额较大,该分部很难在短期内扭亏为盈。

3、 其他业务分部

最后来看其他业务分部。这个分部主要包括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车服网络、同城货运、社区团购、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该分部涵盖的业务较多,并且没有披露更为详细的信息。

2020年该分部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经调整EBITA为净亏损88.1亿元。

根据公司披露的季度经营数据来看,疫情在2020年第一季度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不过公司的经营在之后的季度中逐步恢复正常。

五、 财务分析

1、 成本及费用分析

公司的营业成本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分部的网约车业务中支付给司机的收入和激励,这一比例在2020年略有下滑至88.8%,2021年一季度微升至89.2%。

运营和支撑成本最近两年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在2021年一季度占比为5.1%。

销售费用率在2020年增长至7.9%之后,在2021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12.1%。

之前我们提到过,销售费用中除了广告与营销费用之外,还包括除网约车业务之外的Net Basis收入确认模式下给予消费者的激励费用。

2021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51.1亿元,同比增长88.7%,同比净增长33.4亿元。

其中,19亿元来自于公司在2020年推出的新业务中所给予用户的激励费用。在中国为网约车业务和新业务所投入的广告及推广费用净增加13亿元。

当前共享出行在我国的普及率还不高,随着广告及推广费用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新业务之下客户激励费用的持续投入,公司未来的销售费用还会不断增长。

2、 资产负债率不高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高,在2020年上升至20.5%之后,在2021年一季度末下降至16.9%。

负债端主要由流动负债构成,2021年一季度末为230.2亿元,占总负债比为86.3%。其中最大的两块是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分别为78.3亿元和44.9亿元。

在流动资产端,占比最大的两项是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在2021年一季度末分别为234.7亿元和239.7亿元,两者合计占流动资产比重为74.6%,占总资产比重为30.0%。短期投资主要以定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为主。

公司账面资金可以覆盖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等。

在2021年一季度末的账面中,商誉是公司资产端金额最大的单项科目,价值489.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30.9%。

下图为商誉的调整明细。中国出行分部的商誉是收购快的和Uber中国时产生的,国际分部中的商誉是收购99 Taxi时产生的。

最近三年,国际分部的商誉调整项只是外币折算调整,并未出现商誉减值调整。

不过商誉占比依旧较高,需要警惕商誉减值风险。

结语

当前滴滴出行依旧是以网约车业务为主,不过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尝试拓展新的业务形式,例如同城货运、食物配送和社区团购等。

以EBITA来计算,滴滴出行的中国分部已经开始盈利,然而国际分部和其他业务分部还未能实现盈利,并且未来仍然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公司负债率不高,并且账面资金能够覆盖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等。

商誉占比较高,需要警惕未来商誉减值风险。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