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北森控股:三年半累亏37亿元 上市在即被曝大规模毁约应届生

时间:2022-06-17 08:22:58 | 来源:新浪证券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壹零

数字化浪潮之下,SaaS崛起如火如荼,却也乱象丛生。

根据不同的行业及业务类型划分,中国目前有几千家SaaS类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北森控股是当前中国领先的HR SaaS公司。

北森控股成立于2002年,目前是一家云端HCM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iTalentX平台为企业提供云端软件解决方案,功能覆盖招聘、测评、绩效管理、继任管理、在线学习等方面。同时,所有的模块建立在统一的PaaS平台上。

资料来源:招股书资料来源:招股书

2022年初,北森控股递表港交所,拟主板挂牌上市。招股书中,北森控股表示,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云端人力资源管理(HCM)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业内唯一一个提供全套云端应用的平台与统一开放PaaS平台的云端HCM解决方案提供商。

然而,在这背后,是三年半以来累计亏损37亿,收入增长难有突破,甚至在校招时大规模违约应届生且拒不承认的一地鸡毛。

虽然中国的时节即将迎来盛夏,但是中国的SaaS似乎仍在过冬。

成立二十年仍身处亏损 收入增长难有突破

此次递表港交所,不是北森控股第一次登陆资本市场。2016年7月,彼时名为“北森云”的北森控股在新三板挂牌,股价曾达60元/股,市值超30亿元。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交易活动及品牌知名度未能达到预期等原因,北森于2018年在新三板摘牌。

四年时间过去,北森控股冲击港交所主板,如果此次能够上市成功,北森控股将成为中国HR SaaS第一股。

然而,透过其招股书,我们却发现这家成立二十年的公司,仍身处亏损之中。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财年(截止日为3月31日),北森控股的净亏损分别为6.90亿元、12.67亿元与9.40亿元,均是同年收入的2-3倍;2021年4月1日起到2021年9月30日,北森控股再次净亏损8.20亿元,仅半年的亏损金额直追去年全年,三年半的时间内累计亏损37亿元。

资料来源:招股书资料来源:招股书

虽然有部分观点认为,北森控股的财报披露遵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亏损中计入了普通股价值与转换价值之间的差额。但即便如此,经调整后,北森控股在2019-2021财年也要分别亏损1.69亿元、2.42亿元与1.08亿元,而在2021年4月之后的半年内,亏损0.83亿元。

基于SaaS订阅模式的回款周期特点,企业需要逐期获得收入,在前期对于研发、营销获客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而同一时期由于规模较小、客户数量较少等原因,SaaS领域的企业前期入不敷出、在亏损泥泞中艰难前行往往成为行业常态。但是这样的亏损并非无止境的,优质的公司即便陷于亏损,也应该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

而通过招股书中的数据发现,北森控股近几年的收入增长均在20%左右,没能出现量的突破,而对比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服务巨头Workday,2021财年总收入为43亿美元,增加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虽然增长百分比相当,但北森控股的收入规模却与Workday相去甚远,甚至不在同一体量上。而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20年中国HR SaaS市场规模较上年增长39.7%。如此对比之下,北森控股或许仍有很大的发力空间。

实际上,在上市之前的半年,北森控股刚刚完成了F轮2.6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经纬创投、红杉中国等一众投资机构。但在目前身处亏损与增长放缓的压力面前,来自一级市场的红利与支持的故事似乎很难再讲更多,面临着早期投资人的退出压力,上市的迫切性似乎摆在眼前。

上市前大规模毁约应届生

在刚刚过去的5月底,很多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反映,北森控股在“金三银四”已过的五月末大规模对22届校招应届生毁约。其中,在脉脉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如何看待北森疑毁约22届应届生”等话题下有很多用户表达自己被违约裁员的经历。

资料来源:脉脉资料来源:脉脉

对此,北森控股给出的回复是类似这样的声明和评论信息不实,属于极端言论,与事实情况相悖。但是却并没有给出更多的声明或者是其他的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脉脉资料来源:脉脉

根据这一事件的反馈及媒体报道,北森控股毁约的应届生数量有百人之多,其中不乏已经在北森提前实习了几个月的应届校招生。对于赔偿方面,北森对于本科生赔偿3000元,对于硕士生赔偿6000元。

且不论这样的毁约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条文,也暂且不议这样区区千元的赔偿金是否能够真的给那些因此失去应届身份也错过校招时机的应届生们带来安抚,北森控股作为一家HR SaaS领域的公司,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HCM需求、帮助客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同时,为何不能先做好自身的人事管理与招聘工作呢?

纵使当前优化、裁员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应届毕业生的培养成本高、裁员成本低,也更易首当其冲,成为企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最佳对象。但是,在上市到来前夕,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毁约裁员事件,不惜牺牲企业名誉,是否又暗示了企业或许存在着捉襟见肘,急于降本增效等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