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历:恩学海,CFA,清华大学学士、美国东北大学硕士、本特利大学MBA,拥有26年多资产投研经验,其中24年为投资管理经验,过往管理规模超1500亿人民币。自2018年10月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现任上投摩根资产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资官。
“实际上要研究一个基金,比研究股票还难。最典型的是我们从业生涯中看到的这些伟大的投资者,我们很难真正判断他们的成功到底有多大程度是来自能力还是运气。比如说富达的彼得.林奇、前PIMCO的比尔.格罗斯,以及莱格曼森的比尔.米勒。”在采访中,恩学海这样描述投资中的那些“大神”的实力。
事实上,在恩学海看来,评估一个基金,根本是要理解基金经理的Alpha,了解这种Alpha的持续性、可复制性和规模容量。找到一个基金经理Alpha来源的本质,是为了能买到未来大概率表现较好的基金。
与恩学海的采访,其在FOF行业的产业发展和投资进阶,恰如逐渐铺开的画卷,大处的布局、小处的雕琢,同时进行。
来自华尔街的投资老将
作为上投摩根多元资产团队的领军人,恩学海具备26年多资产投研经验,24年投资管理经验,现任上投摩根资产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资官。并且,作为海外退休金管理的元老,恩学海曾在美国富达投资集团任职期间领导富达401K(一种依据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的规定设立的养老保险制度)投资计划产品及策略。富达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恩学海管理富达全球多元资产等基金规模超1500亿人民币。
总体上看,恩学海的投资理念是,坚持以多策略投资分散风险,覆盖全球各大类资产,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化的自上而下资产配置流程,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多维度优选基金,获取长期稳健收益。
过往二十多年投资的生涯,恩学海的投资风格逐渐演变。早年间,恩学海是典型的成长投资者,身上有明显富达的文化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恩学海作为一个成长投资者的偏好不再是那么强烈,而是更加均衡的定位。尤其是2008年之后,恩学海更多的是在专注于全球投资的角度。采用自上而下配置和自下而上精选相结合的方式,宏观和微观齐头并进,追求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关注或者专注于多元化、系统化和长期的投资。
采访中,恩学海十分坦率的说,“如果说你观察我的产品,以前做换手率是非常高的,是因为我自己还有量化的背景,但那只是早期。后期,我的策略的换手率在逐渐下降,时间维度上也是从短在逐渐变长。”
作为具备养老属性的FOF基金经理,在恩学海看来,一个最主要的投资特征是,重长期投资、重系统化、重体系、重纪律的投资框架。在具体的实践中,恩学海秉承全球化、多元化、分散化、体系化的理念,运用股债均衡配置投资策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动态调整资产比例,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攻守有道,兼顾稳定性和成长性。
此外,恩学海还认为,投资人在投资中的关键是“与时间为伴”。从时间的长期、中期、短期三个维度看,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期维度,只有拉长时间后,这个波动才能被抵消掉,尤其是在一个多资产组合的情况下。在他看来,市场的周期性很强,没有一个策略在任何时间点都是有效的。你应该关心的是长期投资收益结果,而不是这个季度是不是市场赢家。
找到投资关键的Alpha
恩学海认为,专业投资者主要在两个层面超越普通投资人。
一是资产配置能力,这是多元投资的核心,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底层基金资产,长期的Alpha很大,如果把资产配置做好,就能体现更好的效果。
在他看来,当下中国的权益市场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具备高成长和高波动并存的特质。恩学海表示:“采用多元资产配置策略正是应对市场高波动、高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多元投资组合能帮助实现长线投资成果,因为没有单一资产类别可以成为常胜将军。”
二是识别“Alpha”的能力。通过一个完整的研究系统,一层层剥离掉Beta,才能理解基金超额收益的真实来源。恩学海认为,我们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Beta,许多基金经理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业绩是通过Beta获取的。如何剥离收益率中的Beta和Alpha、如何找到基金经理Alpha的来源、以及如何判断Alpha的可持续性,这都需要一套专业的基金评估体系。
简而言之,“评估一个基金的Alpha是根本的问题。如果有Alpha,那么要理解什么是他的Alpha。如果无法回答这个基金的Alpha来源,就不是一个好的基金或者投资策略。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恩学海说道。
“我们投的所有基金,必须要理解收益的来源。如果我无法理解收益的来源,那么我们不倾向于做任何的投资”,这句话的背后代表着,恩学海只投自己真正理解的收益来源,如果这个基金的收益来源他们不理解,或者是一个“黑盒子”,那么他宁愿放弃。
至于选择基金的理由,恩学海的回答十分干脆:“这个投资策略的Alpha是不是可持续,可复制,有足够容量的。”一个基金去年做得好,不等同于未来能做得好。具体实践中,恩学海会把Alpha中的能力成分剥离出来,剔除运气成分。如果这个超额收益来自能力,那么就是可持续的。此外,作为职业投资者,恩学海非常重视基金的策略容量,确保投资的产品在规模变大后依然能够有Alpha。
在恩学海眼中,基金选择其实和个股选择类似。区别在于,不是在分析单个公司,而是在分析单个基金。在投资实践中,恩学海,不仅会做尽可能详细的背景调研,深刻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还要有一整套框架分析投资策略和团队,了解其背后基金公司的投研文化。
“实际上要研究一个基金,比研究股票还难。”采访中,恩学海感慨道,“股票是一个公司,公司的业务是相对确定的。评估基金是看人和团队,这是会动态变化的,有太多其他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这不是一个所谓封闭的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无论你是用定性或者定量判断,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都不足以证明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是正确的。”
国际、多元的FOF“梦之队”
FOF投资十分考验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据了解,上投摩根多元资产投资团队共24人,团队成员兼具海内外投资经验,是业内规模最大的FOF团队之一。作为拥有26年华尔街投资经验的老将,恩学海现任上投摩根资产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资官,是FOF团队的领头羊。
上投摩根多元资产投资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追求投资能力的稳定性。在整个团队内部,比较少鼓励灵光乍现的投资,任何好的想法,都必须融入到整个团队的体系中,并且非常看重体系上的完备性。如何实现体系上的完备性呢?这就需要广度和深度的兼容。整个团队成员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分工和侧重点,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人员都是专家,通过专家型人才实现深度。同时,做资产配置的团队要有足够的视野,对各类资产有广度的理解,这些人更是通才,不断进行资产间的对比。将专家和通才相结合,就能实现投资体系的完备性。
在投资流程的设计上,该团队和其他资产配置团队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用经典的教科书体系,把投资流程分为四大步骤: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标的选择、组合构建和风险控制。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套流程体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这恰恰是上投摩根多元资产团队的特点,他们相信长期不断被证明过的教科书般的投资流程,是真的长期有效,而且他们真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或许和他们成员全球化的背景有很大关系,在看过了海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后,他们发现只有按照体系化流程化的方式去做投资,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得足够细致,才能保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