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的更新,今年以来有4只主动权益基金跌幅超35%。

诺安创新驱动混合C以38.82%的收益领跌。
近6月的下跌将该基金以往的收益全部抹杀。

成立6年多的时间,累计回报-0.36%。
查阅诺安创新驱动混合C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走势图,堪比坐跳楼机。

现任基金经理是蔡嵩松,一位誓要争当科技投资最锋利的“矛”。
他的诺安成长比较出名,诺安创新驱动混合是2021年5月接管的。
不过对比2只基金的业绩,诺安成长跌得要少点。

2只基金有以下不同:
(1)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
诺安创新驱动混合要比诺安成长低。

诺安创新驱动在2021年Q2和Q3前十大重仓股一度也在70%以上。
但是,Q4降低至55%左右。
反观诺安成长,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长期在80%左右。

(2)前十大重仓股标的不同
除了北京君正,诺安成长和诺安创新驱动上,再无重合个股。

2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依旧普跌。

其实吧,从行业配置上看,诺安创新驱动是比诺安成长分散的,
我想蔡嵩松想在诺安创新驱动这只产品上做科技领域范围更广的投资。

从近一年的相关系数矩阵看,诺安成长与国证芯片相关性高达0.96。
也就是大家一直说的,诺安成长实际上是一只芯片主题增强基金。

诺安创新驱动则与国证芯片、电子50都有一定相关。
……
每次聊到蔡嵩松以及他管理的产品,
我都感慨万千。
就像今天刚在社区上回答一网友的问题,

不止蔡嵩松,业内有很多有着极致风格的基金经理,
其背后的超额收益,是时代赋予的?还是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跑出来的?
这里不考虑纯纯的行业主题基金,因为这类基金本身有投资范围的限制。
再深入思考,如果投资者明知道基金经理的风格,而愿意购买,发生亏损后,又该如何?
所以说,对于广大新进入基金市场的投资者,真诚建议2点:
1、认清个人风险承受能力。
还是那句话,收益最高的不是最好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如果做权益基金投资,最好先从全市场的产品和基金经理入手。
大伙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