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先锋如何智能?
投资股票的收益由两点决定,一是选出什么样的股票,二是选出的股票投入多少本金。相对应的指数表现同样由选股(选出哪些股票)和赋权(每支股票的权重)来决定。前面我们讨论了科技先锋指数研发驱动、大中优选的选股逻辑,今天我们重点讨论科技先锋指数是如何智能赋权,增强指数业绩表现的。
科技先锋指数在选出50支科技成分股后,通过“综合因子倾斜调整后的自由流通市值进行加权”。简单来说,指数权重会根据成分股本身的一些特质来调整权重。科技先锋指数结合科技板块自身的特点,选择了公司成长性、公司营运质量、股价动量趋势以及股价的历史波动率四个维度来进行衡量。智能地对成长性强,营运质量佳、股价上涨趋势持续及价格波动较小的股票给予更高的权重。
科技先锋智能赋权的四维特质指标

科技先锋是真“智能”还是仅仅“自动”?
从四维特质来看科技先锋智能赋权的有效性。成长性和营运质量从公司基本面的角度对公司进行评判。对于科技行业公司,高成长性是整个行业的特点,较高的成长性体现了这家公司的发展空间和科技能力,也是公司未来快速蓬勃发展的基础。此外公司稳健的经营质量也尤为重要,科技行业的创新和尝试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合理的现金流、适度的盈利空间,在市场短期逆风时为公司带来安全保障,使公司在长期的竞争中得以胜出。
股价的动量和波动率特征体现了市场的投资情绪。股价的持续上涨趋势本质上反映了投资者对企业本身及所在行业的认可,我们说科技创新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行业的佼佼者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和长期的优异表现,动量因素倾向于为此类公司赋予更多的权重。股价波动率从股价表现的维度反应了公司的经营能力及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公司持续经营状态良好且投资者对公司未来表现具有信心的股票长期表现更加稳定,表现为波动率较低。
科技先锋智能赋权方式从逻辑上为科技板块中更有前景、未来股价预期有更好表现的股票赋予了更高权重。从各因素历史的实际统计表现也能够印证上述观点。下图为四维因素指标过去十年分组的平均超额收益表现情况,以成长性为例,公司成长性最高的第五组股价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能够多获取6%的收益,而成长性最差的第一组,平均每年少获取8%收益。各因素的第五组分别代表了高成长、高质量、强动量和低波动,这些特征在过去的历史中体现出了更优表现。
因素过去十年分组超额表现情况


智能赋权的另一个智能体现是其加权的动态调整能力。作为科技行业公司面对的市场变化和挑战千变万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公司能够得到更快的成长、更稳健的现金流、更强的投资者认同等,在四维因素智能赋权的体系下,该公司将获得更高的权重。当随着市场的竞争,这家公司的优势逐渐被其他公司取代时,其四维评价指标将会下降,对其给予权重也会智能的降低。
科技先锋智能赋权相对传统赋权的优势
指数的加权方式主要有市值加权、等权重加权、策略加权等,科技先锋智能赋权属于针对于科技板块的一种智能加权方式。

市值加权方式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加权方法,我们常说的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加权。市值加权方法直接采用成分股公司的市值规模作为权重,规模越大的公司权重占比越高。市值加权方式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市值股票对指数影响过大,有时无法完全反应市场整体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市场大部分股票都在下跌,而由于金融地产等少数权重股上涨,造成市场整体指数表现出上涨行情。其次,市值加权方式变相的存在“追涨杀跌”趋势,由于市值越大的股票权重越高,股价上涨的股票市值会变得更大从而指数中的权重进一步上升,形成了变相的“追涨杀跌”。
等权重加权方式的成分股权重全部相同,此种加权方式简单明了,但是真正进行投资时投资的规模往往受到最小规模那只股票的限制。并且等权重的指数相对市值加权指数更多的配置了规模较小的小盘股,这也意味着往往此类指数的波动会更大。
策略加权方式是基于一种投资的策略,将其使用在指数赋权当中,从而增强指数的表现或适用性。科技先锋智能赋权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策略加权方式。此方法针对于科技板块特点,设计出成长、质量、动量、波动率四维评价体系,基于成分股的自由流通市值结合四维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倾斜,在保证大市值龙头股票占据主导的前提下,对预期能够有更优表现的标的进行权重倾斜。相较于简单的市值加权和等权重加权方式具备明显优势。
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产品中风险(R3)产品,适合风险承受力等级为C3及以上的投资者购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守金融秩序,防洗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