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中加市场周报|A股震荡态势难改,深挖四大方向机会

时间:2021-11-01 16:22:15 | 来源:市场资讯

01

股市:三季报披露完毕,上市公司盈利下行

市场回顾与分析

上周A股走势震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创业板和科创50指数领涨。

分行业来看,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0个上涨。电气设备(+7.05%)、综合(+3.03%)和国防军工(+2.45)居涨幅前三。

电气设备板块维持景气向上,且上周政府公布的2030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助推了锂电、光伏等子板块的情绪热度,导致板块快速上涨。

房地产(-8.10%)、采掘(-6.96%)和建筑材料(-6.09%)居跌幅前三。

房地产板块今年以来受政府政策打压与房企信用风险等因素持续压制,上周政府公布的房地产税试点的消息使得投资者情绪雪上加霜,导致博弈资金流出。

A股主要指数周涨跌幅

申万一级行业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1/10/25-2021/10/29

股市策略展望

上周A股走势震荡,板块轮动、资金博弈情况依旧。

上周A股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了三季报,公募基金也集中披露了持仓情况。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甚至进入“类滞胀”模式的背景下,全A2021Q3累计营收增速为23.9%,较上期环比降低3%;累计净利润增速为27.8%,较上期环比降低15.8%;大部分指数的ROE也有回落。

公募基金方面,2021Q3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整体权益仓位为84.6%,较Q2环比上升0.67%,行业方面,化工、券商、有色行业获得较多加仓,消费被减仓较多,此变动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以来成长和周期股的高景气度以及估值性价比方面的考量,总体A股赚钱效应仍在。

流动性方面,LPR利率和MLF利率继续保持不变,央行进行大额逆回购保障平稳跨月,流动性总体平稳。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市场对四季度再次降准的预期已经大大降低,后续仍需关注央行的操作态度。

在目前的基本面背景下,四季度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大概率仍将继续,现在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保供稳价)意在降低以煤炭为首的上游原材料价格,需密切观察对市场的影响,我们预计市场将继续维持震荡,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我们继续对于市场维持“不过分乐观、不过分悲观”的态度,重点关注三季报情况,关注成长、侧重性价比。同时,关注以下方向:

(1)受益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成长主线,如电子、电气设备及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子行业及公司,及政策支持下的部分“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

(2)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关注碳交易和碳中和相关标的,如电力、新能源材料、储能、汽车、光伏行业的优质标的。

(3)在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且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部分基建链优质标的或将迎来机会。

(4)核心赛道中能够维持强逻辑、高景气、估值区间合理的品种。

02

债市: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多头情绪获支撑

市场回顾与分析

上周一级市场共发行172只利率债,总发行规模6747亿,净融资额5416亿。国债、地方债和政金债发行量分别为1201亿、4397亿和1149亿,净融资额1000亿、3979亿和436亿。上周信用债共发行309只,总规模3057亿,净融资额590亿。

上周现券利率多数下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公开市场操作、海外债市、资金面、大宗商品等。

税期高峰叠加跨月,资金下半周略转紧,隔夜多在2%以下。本周建议关注公开市场集中到期对资金面的影响及央行应对。

9月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回落,上下游利润分配不均衡的格局稍有改善。高频数据来看:黑色系生产继续偏弱;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商品房销售小幅回暖;猪价月线止跌,菜价明显上涨;政策打压下动力煤期现货连续大跌。

巴西、加拿大、俄罗斯等央行纷纷收紧货币政策,欧央行承认通胀持续时间或长于此前预期,拜登公布缩水后的1.75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最终10年美债收盘1.55%,较上周下行11BP。

债市策略展望

发改委持续加码对动力煤等商品价格的监管,市场对周期品风险偏好回落,支撑债市多头情绪。历史上看,行政限价对改善供需关系的效果并不确定,政策影响仍需观察。

海外方面,拜登财政刺激计划大幅缩水,美国三季度GDP明显不及预期,市场开始压缩期限利差、交易收紧、货币政策及经济衰退预期,通胀在中期仍是个问题,但在短线交易中关注度有所降低。

展望未来,市场对四季度经济偏弱运行基本没有分歧,10月PMI再次证实了这一点,现阶段利率不存在大幅上行的基础。11月地方债集中发行,央行选择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非降准来熨平流动性缺口将会加剧资金面的波动性,海外政策对国内约束可能出现边际松动都限制了利率的下行空间。

策略方面,现阶段预计债市以震荡为主,市场缺乏趋势性行情机会,交易盘可按点位及事件因素把握波段性机会,但需注意安全边际。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材料中的观点、分析仅代表公司研究团队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和担保。任何媒体、网站、个人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