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两日不断收复失地,突破3300点,市场情绪火爆。我们站在海外市场、汇率等角度,在《切勿低估A股反弹路上的复杂性》中分析了“A股跟涨不跟跌”的原因,并提示了A股反弹路径上的风险点。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从2020年疫情复盘、微观基本面等角度进一步解读A股的配置思路。
01
上海疫情好转,A股站上3300点,是否能重现2020年武汉疫情的“V型”反转?
回顾2020年武汉疫情,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A股先跌后涨。对比2022年和2020年的宏观、微观情况,A股面临的环境有诸多差别,建议对近期的反弹不宜过分乐观,后市较难实现同样的“V型”反转。
◉ 两年对比差异1:宏观经济支撑力不足
武汉疫情后,国内和海外的环境对整个A股公司均有承托作用。2020年,海外由于疫情影响供应链,供给不足,而国内由于疫情控制较好,供应链迅速恢复,因此强劲的海外需求拉动国内的出口,制造业投资触底反弹,经济在疫情后回暖。除去基本面因素,2020年是全球大放水的一年,疫情促使美联储政策偏鸽派,流动性充裕,利好股市。
反观今年疫情的这段时期,海外产能在近2年逐渐恢复,国内出口增速连续回落,难有亮点,疫情影响消费,房地产压力、资产荒等因素导致投资增速的预判也变得困难。经济的“三家马车”支撑力不足,因此企业盈利增速下滑,拖累股票表现。同时,滞涨促使美国加息,带来流动性紧缺,进一步对股市形成压力。
两年对比,核心矛盾在于经济是短期缺乏支撑还是长期面临压力,2020年疫情是前者,2022年是后者。因此,今年年初,A股在未发生疫情的情形下便出现大幅回撤,疫情只是加速探底的催化剂。
◉ 两年对比差异2:微观部门信心受损
企业和个人相关的情况,在两轮疫情期间也有差异。
2020年并未出现供需错配、大宗商品价格上升、PPI居高不下的情况,因此,下游企业利润挤压并不严重。企业在疫后迅速恢复到原来的运作轨迹,甚至因为海外高增的需求和较低的库存,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的成长类公司扩张明显。
反观今年,供需错配、俄乌战争等问题都导致PPI较高,下游企业利润挤压严重,尤其小型企业生存环境恶劣。虽然2022年与2020年同样面临企业盈利在短期内受损的局面,但是企业在2022年的扩张意愿和修复动能都不如2020年强劲,公司“不赚钱”,A股便缺乏基本面支撑。最明显的数据支撑便是毛利率,22Q1A股非金融非石油石化的毛利率仅为18.3%,甚至低于20Q1(疫情期)的18.5%。
图: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

宏观数据里,2022年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下滑,信贷扩张动力不断放缓,同样反映了企业和居民部门对未来较悲观,与微观数据相印证。但是2020年3月,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在短期下滑后迅速反弹,并持续处于上升区间,宽信用的信心较足,与今年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图: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总体来说,2020年疫情对实体的冲击有限,在疫情缓解后,企业和居民信心恢复,因此对股市分子端的影响不大。然而,企业和居民在今年体现出谨慎的信用扩张态度,会对A股的修复形成制约。
◉ A股投资建议:不宜过分激进
自4月26日上证指数跌至2800点附近,A股随后启动修复行情,截止至6月14日,涨幅达12.3%,这次上涨更多是因为市场对前期利空的钝化。在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疫情好转下,市场情绪好转,估值修复带来市场纠偏。交易的逻辑更多是从估值区间和赔率的角度出发,市场估值处于1X标准差附近,股债相对收益上升至历史75分位区间,均展现出股市的性价比高,因此近段时间A股上涨趋势明显。
图:PE:万得全A

然而,针对这轮上涨,我们更倾向于是反弹,市场反转还需进一步等待基本面好转和微观部门的信心修复。结合两次疫情的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对比,经济下行、“信用难宽”导致疫后A股修复之路会比2020年更波折。当前股价消化了疫情好转、盈利底部、货币宽松等利好信息,但是美国加息、地缘政治、稳增长政策的兑现情况都还存在不确定性,还需警惕回撤风险,不建议执行激进的交易策略。
02
后市投资:大盘价值先行,小盘成长接力,投资可以更加均衡
A股在经历了“政策底“、”情绪底”后,前期的跌幅积累了一定安全垫,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然而,自2860点开启修复之后,A股已经来到疫情前的点位区间,行业的投资价值在修复悲观预期后或将出现分化行情。中报披露来临之际,后续投资将逐步回归基本面,企业盈利和估值的匹配性将成为重要抓手。
对比中信一级行业的营收增速和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上游的经营状况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消费的盈利恶化最为严重,TMT分化较大。
◉ 上游
地缘政治带来的扰动不断,供需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对上游企业形成支撑,尤其是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的现金流质量更好。但是介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供需未来或将逐步改善等因素,上游资源品的强势盈利增速最终会逐渐回落,因此上游资源品的投资从长期角度来说,有一定风险。
◉ 中游
电力设备和新能源产业链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景气度有支撑性,在中游行业中盈利增速和现金流情况最好,后续还需继续观察新能源车产业链高增长的持续性。受益于疫情,交运也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但是后续需警惕疫情改善。国防军工的营收增速不弱,在中游细分行业里有一定比较优势。
◉ 下游
整个下游行业的盈利增速自21Q4开始均出现边际放缓的迹象,受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影响较大。从22Q1的情况来看,营收增速进一步下滑,并未见到改善的迹象。受制于二季度疫情的影响,消费行业的基本面大概率会进一步恶化。多个细分行业中,仅食品饮料、医药的基本面相对更健康。PPI和CPI的剪刀差还未出现大幅收拢,奥密克戎疫情反复无常,对下游需求有较强的压制作用,消费行业的基本面或许需要较长时间修复。
◉ TMT
细分行业分化较大,电子、通信的营收增速相对较好。
表: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表:经营性活动现金流TTM(亿元)

表:现金流质量

将基本面和估值结合起来看,大部分行业的匹配度较好,偏离度较大的细分领域如下:
◉中游行业里,电气设备呈现高收益高估值的特征。
◉TMT行业里,电子、通信估值偏低,性价比较高。
◉多个下游消费细分领域的ROE处于历史较低区间,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的ROE较好,其中食品饮料的估值并不低。
图:PB-ROE区间(申万一级行业)

◉ 行业投资机会预判:寻找预期差
结合基本面情况和估值来看,以电子、通信为主的科技板块存在预期差,性价比高。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的高端制造领域,景气度仍然不低,估值在前期回调后压力有所释放,还需关注高成长性的属性是否具有持续性。消费领域的基本面冲击较大,虽然行业回调明显,但是疫情扰动、需求回落等利空因素还在,需要精选个股alpha。
◉ 风格投资机会预判:大盘价值先行,小盘成长接力,投资可以更加均衡。
稳增长支持之下,大盘价值的基本面有所改善,叠加之前悲观预期下压低的估值,投资价值提升,因此在年初至今的经济下行周期里,大盘价值风格表现较好。
小盘成长风格对分子端的敏感度更高,经济下行周期里利率长期仍有下探空间,利好小盘成长风格。另外,国内民企信用环境变好之后,小盘风格分母端也有支撑力。市场上担忧的海外流动性收紧,虽然对成长风格形成压制,但是对小盘成长风格的压力有限。因此,我们战略看多小盘成长,建议大盘价值和小盘成长均衡配置。
本文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做出您的投资决策,投资涉及风险,诺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本公司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诺亚研究工作坊”,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诺亚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立,也不适用于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