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24岁成立私募公司,进入创业第七年,一起见证这位90后投资老将的成长之路

时间:2021-02-23 18:27:52 |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象树资产

来源:雪球

校对:方杰锋

他受家人影响从小开始接触投资。18岁大一开始第一次实盘操作,22岁大学毕业后作为行业研究员正式踏入投资领域,23岁开始作为基金经理积累私募基金管理的经验,24岁选择创业,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如今他管理规模超过50亿长期业绩领跑市场。他就是90年磐耀资产创始人辜若飞。

在开始做投资的那几年,他尝试了绝大部分投资方法论,与之对应的是经历了各种教学费的过程。但幸运的是,这些交学费的过程并没有让他放弃对投资的坚持,反而让心态坚毅的他更快地从中成长,经历各种风险后他认识到投资中风控严格执行的重要性。在投资早期阶段尝试了不同的投资方法论后,他逐渐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

在和辜若飞的交流中,他语气平和,表达谦虚、诚恳,但在他有条不紊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投资的热爱。从他对每一段投资经历的透彻剖析中,能看出他对投资、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在投资上长期的严于律己、缜密的思考才能让他从几年的投资实战经验中迅速进化,把从小埋藏在心里那颗对投资的兴趣种子不断地发展成为一家规模超50亿的私募公司。

01

早期的投资经历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市场风险

我接触股票其实还挺早的,因为家里做投资的人比较多,比如父母和家里的很多亲戚,算是从小就耳濡目染。

记得小时候就经常被带到证券公司营业部,那时候证券公司还是用大屏幕滚动股票价格的。虽然当时我也看不明白,但印象中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股票投资赚来的。 家里的书柜中投资类的书占比也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会偶尔翻一下,潜移默化在中心里埋下了一颗做投资的种子。

我属于比较有主见的人,上大学后就在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出于兴趣学了金融。当时所有的金融类课程,我只对证券投资这一门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对于不太感兴趣的科目我就没那么上心,所以大学的绝大部分精力都专注在证券投资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2008年,也就是我上大一的时候,我开始实盘操作。我买股票的第一天,买的第一个股票当天就涨停了印象很深刻。记得当天刚开好户,准备第二天试一下。开户的当天晚上看到一个政策性的新闻,那个时候还比较流行炒地图,就是政策走到哪儿,受益的股票第二天就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一知半解之下买了一只当时受益政策催化的股票,买入涨停后心情还是比较开心的。殊不知,接下来等待我的是长达几年的磨砺。

早期作为一个新韭菜自己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成型,我经历了市场各种各样的风格切换,尝试了绝大部分的投资方法论。

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我是延续非常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体系去实践,投资有时候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时在我看来,消费和医药都是长期非常好的行业,所以我选择专注在这两个赛道的标的。但那几年很多持仓标的都遇到了风险事件。比如我曾经持有的一个医药股中恒集团,当时可以算是行业的核心白马,高成长低估值好赛道,当时它的股价从2008年开始涨,一路都是大牛股,差不多涨到了2011年。这期间我一度不断加注,但后来遇见了短期的黑天鹅事件,股价很快就腰斩了。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难忘的经历。虽然亏了不少,但这个经历告诉我即使是长期以来非常优秀的公司,也要不断地去跟踪它整个基本面的一个变化。风险往往是突如其来的,要做好风险的应对而不是一味的长期持有,并且要做好事前的风控,做好行业以及个股的分散化配置。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是重庆啤酒。那个时候这只股票也是一路牛股的走势,但同样的也是在2011年的时候遇到了黑天鹅事件,短期下跌得很多。虽然重庆啤酒并不是我的重仓股,但这个事件让我对风险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并更加认同了 “重大事件分析法” 的体系,即高涨幅高估值高预期的股票,这个时候出现重大事件,可能不论是利好还是利空,时间节点临近都是卖出的时间节点;相反地,长期好赛道里一些低涨幅低估值低预期的股票,这个时候出现重大事件,可能会迎来一次买入的机会。比如2013年茅台被限制三公消费以及塑化剂风波跌到历史低估值区域,利空不断一片悲观声中迎来重要买入机会。

做投资早期阶段,我也曾尝试了很多投资工具。 我是第一批开股指期货的人,也尝试过商品期货,各种各样的投资工具,我全都参与尝试过,所以有时我会说自己也算是经历过花式亏钱的人。 在这些早期的投资经历中,我所感知到的市场其实都是风险在不断释放的市场,经常让有我亏到心如死灰的时候。但现在回头看,早期阶段的经历对我个人的投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书本中看到的风险,它永远是停留在书本中的,而切身地体验市场风险释放时所带来的感受是直观的、冲击是强烈的,让我在投资早期便形成了一种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并在投资中做到一直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而这两点也成为了我一直以来做投资的重要基石,行稳方能致远。

02

投资体系的形成 --- 价值与成长并重,安全边际是核心

随着投资经历的不断积累,我自己的投资体系逐渐形成,核心就是寻找好股好价,捕捉未来变量,我做投资是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估值提升的钱,而不是去做市场的博弈,始终保持敬畏心、好奇心、责任心。

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市场环境已经风格变化后,我慢慢发现这种始终秉持着寻找安全边际的理论体系是具备自适应性的。其实风格就变成了不给自己贴风格的标签,没有成长的价值不是价值,没有价值的成长不可持久,保持适应性的风格就是我的风格。

在成长与价值并重的选股思路之下,影响投资业绩表现的只有行业选择以及具体标的选择上的胜率问题。我通常会选择3个以上的行业进行组合配置。择股做好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择时,择时很难,我做择时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出多么高的超额收益,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平滑曲线控制风险,经历了无数次大级别风险释放后,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活得久最重要,大级别风险释放来临的时候,如果不做仓位控制,那么净值的回撤是完全不可控的,从私募基金运行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应该以绝对收益为核心兼顾长期相对收益,所以回撤的控制是重要环节。

在立足基本面研究和关注标的安全边际之外,行业选择上比较偏好满足低估值、有增长、低关注、低配置、有催化这五点的行业和公司。

首先,低估值,有增长,这符合我买股票是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钱以及估值修复的钱这个出发点,长期来看价格终将回归价值,这两部分收益长期看是可以通过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去获得。

低关注、低配置的考虑是因为其实在我的理论体系里面偏逆向投资的部分。如果市场关注过度、机构配置过重的话,后续超额收益大概率是降低的,就像比如说人多的地方怎么可以能有便宜货一样,所以对市场高估值、高关注、高配置的标的我会更加谨慎一点。相反,我喜欢在长期好赛道里面去选择一些短期悲观预期非常极致,同时大家关注度较低、配置比较低的标的去研究他们的基本面拐点,如果基本面迎来否极泰来的拐点,那么随着基本面逻辑的逐渐验证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增量资金进来,可能会从低关注低配置变成高关注高配置,这个变化是可以充分打开股价向上空间的。

有催化这个偏好也比较重要,因为逆向投资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可能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成本去等待价值发现的过程,那么如果这期间有较多的行业以及具体的催化,可以大大缩短价值发现的过程。

03

保持思考的独立性、前瞻性,坚守初心

我始终坚持保持思考的独立性和前瞻性,投资需要有一点信仰,方法论一旦根深蒂固到你的骨子里,是很难发生变化的,因为它和你的投资信仰是紧密相关的,包括你的投资偏好、价值观等。我比较喜欢逆向投资,而逆向投资思维在追寻安全边际的时候一定和市场绝大部分人的观点是不同的, 因为当真正非常具备安全边际的时候,可能都是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极度悲观才会把黄金当石子卖。经过这些年投资历程中多轮的洗礼后,我也逐渐习惯了跳脱于市场情绪之外,保持思考的独立性,用相对比较客观冷静的眼光看待市场。

羊群才会结伴,猛兽总是独行。我享受这种孤独的狩猎感,最开心的其实也是自己的投资判断慢慢得到市场验证的过程。

04

24岁我选择了创业,时间终会犒劳优秀的管理人

2014年末,我24岁选择了创业,成立了私募公司磐耀资产,做投资久了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大器晚成是很少见的,优秀的人往往很年轻就有不小的成就。

我是因为对投资接触得比较早,到2014年,自己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已经有六年了。同时对私募行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私募这个行业未来成就的高低和净值曲线息息相关,能够尽早把自己的策略完全执行下去逐渐积累过往业绩就比较重要了,所以我创立了磐耀。

各行各业的创业都不容易,创业本身也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径。从整个客观数据看,私募和别的行业创业差不多,生存率并不太高。虽然私募行业的创业也很艰辛,但在我看来,二级市场投资是特别公开公正的一个市场。如果公开过往业绩足够长,能证明你具备相应的投资能力,时间终会犒劳管理能力比较优秀的管理人。基金经理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理念是否正确、研究是否深入、心态是否平稳,剩下的就是做时间的朋友用客观的长期业绩去证明自己。在公司成立的过去完整六个年度中,我们经历了15年下半年股灾、18年这种市场比较难做的年份,但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选股要有安全边际、选时控制回撤幅度以及严谨的风控体系,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穿越了所有股灾式的下跌。

今年是我创业的第七个年头。我的创业愿景很简单,就是力求中长期收益处于市场头部,就像磐耀名字的由来守如磐石,攻如耀阳。

磐耀资产成立于2014年12月,公司拥有超过5年可追溯公开历史业绩,注重业绩长期的稳定发展,且关注回撤控制以及同策略产品之间的一致性,辜总所管理的所有股票多头策略产品实现绝对正收益。

磐耀资产非常注重投研,公司投研人员有 10人,每位投研会负责 1-2个行业,平均每位研究员在其所负责的行业中有至少3年以上的过往研究经验,而且不少投研人员都有相应的实业背景。股票池分散,策略容量大,规模成长空间大。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不代表象树资产观点。文中涉及的内容与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