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蜕变·谋新 | 对话:2022的意料之外(下)

时间:2022-01-28 15:23:19 | 来源:市场资讯

一、大国博弈

周晓东 新华基金专户管理一部投资经理

叶松 新华基金首席创新官

叶松:您过去十几年一直深挖机械、军工行业,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如何去寻找最值得期待的成长?

周晓东: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带来对高端制造领域的推动

投资上来看,我更喜欢自上而下聚焦宏观支持和高景气叠加的赛道,然后做周期选择。自下而上我们更希望选择那种有α,能够跑出超额收益的特定标的。

中国在崛起,对标美国和德国这些先进的国家,留给中国阶段性的机会以及特定的标的就是一个很大的投资机会。2021年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收益,2022年仍然会延续优秀。

航空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外太空旅行的阶段,包括神舟十三号宇航员在外太空生活六个月以及马斯克的火星计划,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瑞银做过一个统计,整个太空经济的空间差不多未来会有九千亿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赛道足够长、空间足够大,所以未来会是一个长赛道,在这里布局高速航空器,一定是一个好品种。

二级市场投资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国防军工是一个事件催化的行业。因为大家对于国防装备的投资,更多是以战争模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国防装备存在,更大意义是为了去避免战争,而并不是为了发动战争。只要国家有足够的投入,拥有强大的军事背景,保证国家安全,这样经济才有保障。“十四五”中国的国防军工一定是有空间放量的,是要屹立在世界先进国防装备行列。

未来战场一定是现在科幻大片中的角色,你可能在战场上看不到士兵,更多是高能武器、无人机、无人潜航,甚至动漫里的机甲。在高精尖的投资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材料科学、量子科学、智能化、无人化,再叠加先进战机的高性能的提升,作为探索宇宙的基础。从时间维度来看,“十四五”期间国防装备和高端装备投资,一定是一个高速成长期。

二、走向元宇宙,从中心到边缘

郑科骥 未来学家俱乐部的联合发起人,未事咨询的创始成员

张媛 新华基金主题策略部基金经理

张媛:元宇宙无论是在2021年的资本市场还是在社交网络上,都掀起了一股狂潮。能分享一下你眼里的元宇宙是什么样子?

郑科骥:元宇宙更多代表是其中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未来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元宇宙更多代表是其中一种未来的可能性,可能是虚实结合的世界,可以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因为疫情全球危机等影响,世界进入了一个看起来很无序,但又看到了一些希望。我认为元宇宙正好就是一个无望中的希望。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资本、媒体、产业逐渐开始去探讨这个话题。

元宇宙到底何时从一个概念进入到具体的应用,然后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主要的判断节点是元宇宙里面关键的技术有没有真正渗透到实际产业当中。

张媛:在当下的互联网领域,大平台的过度中心化,已经越来越引发了很多争议。您觉得元宇宙会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吗?

郑科骥:元宇宙可能短期去中心化,长期中心化。

资本垄断在国内外都是目前现阶段非常火热的一个话题。从元宇宙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去中心化,有点儿像互联网的发展形态。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它是一个相对没有边界、去中心化的。只要你有设备可以接入网络,都可以参与到互联网的行程当中。其实可以把这个类比成元宇宙的早期状态,当然这个背后有底层的技术在作支持。从一个互联网的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来看,一定会经过自由或者是去中心化的混乱,可能到后面存在了一些监管等一系列的介入,就不会有所谓的绝对的去中心化。

从短期来看,元宇宙确实会把我们从中心化带往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长远来看,一旦元宇宙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一定又会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的监管,又会形成一些新的可能在去中心化当中又有一些中心化的趋势变化。

张媛:元宇宙作为一个数字媒介终极生态,有没有可能对它的期待可以更高一点、更乐观一点?

郑科骥:元宇宙可以帮忙复制线下生活表现

当元宇宙真地进入人们生活,除了生理需求,其他的一部分需求可以通过元宇宙或者是在一个虚拟空间当中去实现。如果畅想未来,元宇宙可以帮助我们复制在线下生活当中的活动表现,通过线上的虚拟空间去实现。另外,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生活中的活动痛点,一些缺陷在线上可以完成。如果当我们更多的生活方式可以搬到虚拟空间中,元宇宙帮我们实现节能减排、减碳等方面是有可见度的。

张媛:虚拟经济更多的是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很多优质的内容、经典的IP。数字资产在我们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有所提升,元宇宙会带来其价值重估吗?

郑科骥:元宇宙可以极大地推动创作者经济

在一个创作者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人都是超级个体,人人都是要被科技的方式赋能,把我们的创造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比如网媒介当中,从一些早期的博客、微博到现在的短视频。

元宇宙能够产生一些内容的创意消费需求,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创作者的平台,去提供更多的创意工作者或者每一个人想去做一些探索尝试,在这个平台当中去实现。这其实呼应了时下所提到的一个趋势叫灵活就业,每个人都可以去发展自己不同的创造力。因此,元宇宙对于创作者或者是创作者经济来讲,有一个极大的推动。

张媛:您觉得元宇宙这个话题在2002年最大的超预期?

郑科骥:怀抱长期主义态度,乐观地看待

从元宇宙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抱着长期主义的态度。当一个概念出现的时候,一定会经历资本、媒体的炒作,但是当它真正能够沉淀下来,让这些技术找到更加成熟细分的应用场景,真正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一定还要经历一些时间和过程。

长期来讲,我们还是要乐观地看待:如何能够从现有的焦虑、恐惧、无序当中能够解脱出来,真正到达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还是需要个体自造未来!

三、转型新能源

重视新型电网系统发展

冯瑞齐 新华基金主题策略部分析师

张媛 新华基金主题策略部基金经理

张媛:2021年秋以来,全球多地发生了电力短缺的问题,也让我们意识到在通向碳中和愿景中,新能源发电比例提升的同时,怎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冯瑞齐:新型电网具备结构性的发展机会

我们团队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碳中和的研究,在与客户合作开发主题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新型电网未来还是存在着不少的投资机会。

电网投资在过去主要是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投资主体,从过去一个长周期的发展来看,每年电网投资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从电网公司层面,就是盈利情况决定了资本开支的规模。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新能源发电的占比会越来越高,2020年风光的发电占比接近10%,未来会超过一半,新能源占比的提高就会逐渐给电网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发电的区域和时间上供需不匹配。比如从区域上来讲,目前三北地区的资源是比较丰富,东南地区用电的需求比较旺盛,时间上也有一些季节性的波动。比如风电每天发电5-6个小时,光伏每天发3-4小时,每天用电负荷是周五和傍晚比较多,和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比较多的小时也不太匹配。

同时终端因为分布式光伏和充电桩的接入,也会导致负荷端本身有一些波动和随机性的增加。还有一点就是新能源的用电质量上和传统的能源发电也有一些差异,比如电压稳定度、电能频率谐波的污染以及转动量不足等等一些问题。

所以,在新能源占比比较高的电力系统中,其实是在整个系统层面考虑是存在这样一个平衡图,就是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可靠化之后的清洁能源。化石能源是与现在存量的电网是相匹配的,稳定度比较高,但是未来是存在碳排放的压力。新能源是享受绿电的价值,因为它自己的一些特性,需要增加一些新的投入来实现自己的可靠化,比如说储能和新型的电网设备。

所以,未来的电网投资,一方面受到电量增长的驱动,比如“十四五”会有一个5%-6%的增长,“十五五”大概有4%-5%的增长,这会拉动整个电网投资的规模。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占比的逐渐提高,输配电的价值也会逐渐提高,未来整个电网投资受益于整个电量增长以及输配电价值提高的双重驱动力。

之前南方电网已经发布了整个十四五电网规划,重点是新型的电网系统建设。现在的一些西南和三北地区大型的风光大基地,外送很多是需要先配套相关灵活性的调节措施,比如说火电的灵活性改造、储能等等。目前国内用得比较多的储能还是抽水蓄能以及锂电池储能,其中抽水蓄能为主。目前来看,这两个方式还是都有各自的优势。抽水蓄能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成本低,每度电大概0.2块多,但是它在建设周期和选址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相对有一些劣势。锂电池的成本比较贵,每度电大概是0.6块左右。从目前的整个政策方向,抽水蓄能受到比较大的支持。从非常长期的角度来看,锂电池为主的储能也还是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另外一个并网侧需要关注的就是无功补偿,因为新能源发电比较难提供电网所需要的足够的无功功率,所以需要增加装置来调节电网的功率因素和供电效率,不然会出现电网电压下降,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的稳定度。目前整个无功补偿的装置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最主流的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未来SVG装置很有可能会和新能源装机是同步的发展过程。

在输电侧来说,因为新能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是需要靠远距离的特高压来解决,所以从长周期来看一定程度是以需要外送的风光大基地的建设节奏相匹配,具备一个长期的成长性。国网在2021年3月份的时候已经发布“十四五”规划,计划建设七个回路的特高压直流线路。从长周期来看,这是和风光大基地的建设节奏相匹配的,具备一个长期的成长性。

同时在特高压的结构上,目前新型的柔性直流对新能源的适性比较好,所以相比普通的常规直流方案来说,未来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成长性。特高压的柔性直流还是具备一个比较好的成长机会。

总之,在整个能源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原来以传统电力相匹配的电网系统需要进行升级,来匹配新能源的发展。未来在较长的时间内,整个电网的投资是受到电量增长以及单位输配价值提升的一个双重驱动,一些与新能源适配的新型电网是具备一个比较好的结构性的发展机会,比如并网侧的抽水性能,调节电能质量的无功补偿,输电侧的特高压,特别是柔性直流,配用电的智能化升级,以及电网公司内部的信息化升级等。

张媛:在能源替代的领域,你觉得2022年最大的预期差在哪里?

冯瑞齐:新型电网系统存在着成长机会

首先,新型电网系统是目前大家认知清晰度不够的一个领域,一些新型电网系统相关的电力设备存在和新能源一起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像过去电网系统比较喜欢的更多依靠短期政策驱动的投资模式。

另外,整个电网系统电力设备的品类非常多,而且很多涉及到了不同的一级行业,不仅有电力设备,还有机械、上游通信、电子等等,所以部分品类还是存在着一个预期不够充分的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