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常识告诉我们,基金投资中想要取得20%以上的长期年化收益率非常困难,投资者能取得15%左右的年化收益,对应本金5年左右翻一倍,已经是很不错的投资成绩了。
1.从好奇出发的系列统计
为了提高预期收益率,投资者会想尽各种办法,最常见的还是期望买入收益率惊人的牛基,或者通过一定的择时,在下跌阶段减少投资的回撤。然而先知先觉发现牛基不容易,后知后觉买入牛基则难以收获满意回报。择时也非常困难,躲过一些下跌也许能做到,但未来怎样能成功地买回来,完成一买一卖的闭环操作就不那么简单了。
基金投资是应该像战争那样寸土必争,脑袋里想着时刻提升超额收益,还是相对佛系一些,努力拿到中上游的投资回报就可以呢?
我很好奇,如果投资基金,每年能拿到中位数成绩、前1/3成绩、前1/4成绩、前1/5成绩,能收获何种投资回报。我知道,每年都追逐冠军基金,追求TOP10,前10%的业绩,基本等于想P吃,追求良好到优秀之间的成绩总是可以的。于是便有了如下的统计。
考虑到股票型基金的分类中会包含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投资的大头是在混合型基金当中,家庭基金投资必须做好稳健理财与长期投资的平衡,从最终的资产配置来看,大多数人的基金投资也是股债混合的定位。于是,我就从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中,导出了2011年至今的混合型基金历年涨跌幅数据。
在统计的时候,我剔除C类基金,但没有剔除个别因为大额赎回,基金净值异常波动的基金。剔除C类基金是因为C类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较多,2016年之后,C类基金的数量开始大增,可能会影响相关的统计。没有剔除大额赎回的基金,是因为这类基金一年基本不超10个,相较一两千的样本空间,对于统计的干扰很小。
相关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微小的误差,但这并不影响最后的结论,对数据精确度的影响也不大。
2.取得中位数回报,业绩如何?
我将统计的起点设在了2011年,回头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起点。2011年,当年是A股市场的熊市,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下跌了24%,在2011至2014年二季度之间,大盘蓝筹股的整体表现也都很低迷。

以2011年为起点,若每年都能拿到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数成绩,最终只能实现年化7.89%的年化收益率,这样的成绩虽然稍稍战胜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且熊市里承担的浮亏相对较小。

易方达增强回报/稳健收益债券,2011年以来总收益率超沪深300全收益指数
但从后视镜里看,这样的表现并不如持有易方达增强回报/稳健收益债券这样的优秀固收+基金。

以2012年为起点,年年收获中位数涨幅也可以接受
考虑到2011年开局没给新手村,直接就是熊市模式有点残酷。将起点后推到2012年,我们可以看到历年取得混合型基金中位数的投资成绩,年化收益率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接近11%,这样的投资成绩已经可以让部分投资者感到满意了。

优秀的固收+基金长期波动率低,投资的容错度高
对比沪深300全收益指数,2012年为起点,混合型基金历年中位数的投资成绩稍逊一些,与易方达增强回报/稳健收益债券相比,总收益率有了提升,但是考虑到期间要承受的波动,整体的投资性价比仍难言显著高于投资优秀的固收+基金。
看到这里,我们还是应该从内心深处,重视以稳健型二级债基、优质打新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固收+类基金。固收+类基金可以让投资者真正赚到钱而非仅仅赚过钱,相关基金的净值曲线长期向东北方平稳移动,投资的难度、容错度都很低,在买入时基本可以不择时。
考虑到稳健型二级债基会配置部分可转债,从大的股债资产配置层面看,大致常年保持股债3:7的投资,风险极为可控。即便是很保守的基金投资者,也需要配置固收+类基金。
3.向着年化15%的目标迈进
考虑到在进行偏股型基金的选择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求选择到太好的基金,以2011年为起点,我们看看每年买到1/3排名、1/4排名和1/5排名的基金,长期收益率几何。

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买到1/3业绩排名的混合型基金,总收益率325.55%,年化收益率14.79%,这一数据非常接近15%了。

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买到1/4业绩排名的混合型基金,总收益率会进一步提升至508.52%,年化收益率提升至18.76%。

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能买到20%业绩排名的混合型基金,总收益率会跃升至672.64%,年化收益率高达21.5%。

图表来源:晨星,日期2021年7月1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晨星最新披露的10年期混合型基金的涨幅榜单中,若能取得21.5%的年化收益率即可排名前10,能与兴全合润、易方达中小盘、景顺长城鼎益等顶流基金相媲美了。
果然,立足于长期投资,根本不需要追求极端策略下的冠军基金收益,只需要长期保持20-25%的业绩排名,总成绩就不会差。
预测冠军基金是不可能的事情,能年年预测到排名前20-25%的基金也很难,因为这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市场牛熊预测。比如,2016与2018年排名前列的基金,就属于偏债混合的固收+基金。


再换一个思路,假设2016与2018年选到的是中位数成绩的混合型基金,2011年以来的其他年份分别选到业绩排名1/3和1/4的基金,最终能取得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3.38%和16.66%,若是运气还不错,从最近这10.5年来看,也能实现年化15%左右的投资成绩。
结语:平淡中收获基金投资的幸福
A股市场主动权益投资的超额收益依然显著,在基金的投资和选择过程中,有一些“无争”的精神,追求良好到优秀之间的投资成绩,保持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作为家庭理财的基金配置长期能有力地改善家庭财务状况。
让自己的基金配置努力靠近年化15%,不一定要全盘配置偏股型基金,合理地配置稳健理财型的固收+基金,并不会削减太多的收益率。再退一步,即便削减了一些年化收益率,但我们获得了下跌时免于恐惧的自由,获得了保障投资体系不被恐惧损害的能力。
10年10倍,依靠基金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并不现实。若是人人都能财务自由,那就有点太空想、太乌托邦了。以15%为长期投资的年化收益率目标,为父母提供额外的养老支持,给孩子提供成长中的更多选择,避免因为囊中羞涩而向现实极大妥协,自己也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我想这就是基金长期投资的现实意义——一切都那么平淡,一切都那么真实,一切都依然值得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