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582.3亿元,同比增长3.5%。4月单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由14%降至-8.3%。我们认为,4月或为经济最差阶段,受疫情的强烈冲击影响,下终端需求疲软、物流不畅进而导致工业产销下行是工业利润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散,预计5月工业部门盈利情况有所修复。
从量的角度来看,4月工业企业产量、销量、库存等数据均指向疫情冲击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从价格角度看,4月PPI同比下行进一步拉低营收增速和毛利率水平。而企业自发压降费用和政府减税降费政策共同推动费用率下行,一定程度上收窄了工业利润增速下行的幅度。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企业盈利情况略好于下游,主要原因或许并不是因为挤压了下游利润,而是上游工业生产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小,行业间的产量分化明显。除上游采掘业以外,农副食品、食品烟酒行业盈利情况相对较好。必选消费需求相对有韧性,并且在本轮疫情中食品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
往后看,决定工业企业利润的短期关键因素是疫情的走向、物流的恢复、复工复产的进度。进入5月之后,除上海、北京等疫情高发城市之外,多数省份物流情况开始好转。此外,5月上旬、中旬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和-4%,考虑到2021年基数偏高,发电量呈现弱企稳的状态。从以上两个高频数据来看,4月或为经济最差阶段,5月货运和发电量数据均环比好转,工业生产逐步自底部修复,预计5月工业部门盈利情况将随之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