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拼了命跟着你干。
那就是直接给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KPI直接关系到未来收入。
让员工和你乘坐同一艘船「同甘共苦」。
6月10日,中基协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

为保护基民的利益,指引就基金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俗点说就是,强制要求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腰包跟基民同坐一条船,有钱大家一起赚,亏损的话大家一起亏。
基金经理开始为基民「打工」的时代真的来临了。
基金管理人被迫戴上“金手铐”
我们都知道,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薪资一直「旱涝保收」的;
就好比拿固定工资的「打工仔」,无论是否帮我们投资人赚到钱,基金经理的工资照样拿,年底更是有丰厚的年终奖。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赚得钵满盆满,买单的却是基民。
公募基金主要利润来源就是「管理费」,基金的盘子越大,管理费收得越多。
小二去查询了基民2021年最喜欢购买的某只明星医疗基金,2021年赚取基民「管理费」1.41亿,但是为用户赚取的「利润」却是-14.5亿元。也就是“帮”基民亏损了14.5亿。
今年来在2881只股票型基金中,有2655只出现了亏损,占比超过「92%」。
企业业绩不好,除了大环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做事的人;
如果把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捆绑,让员工“入股”自家公司,公司赚钱的同时员工跟着赚钱,公司赚更多的钱的时候员工也能赚更多的钱;
而公司亏钱的时候员工赚不到钱甚至跟着亏钱。
给员工戴上“金手铐”,他就更有动力为公司创造利润,公募基金也是如此。
现在,新指引针对全行业绩效薪酬明确提了4项要求:
1、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2、基金公司绩效薪酬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3、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4、基金公司不得将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据。
这四点,无疑是让基金经理戴上了「金手铐」,让基金经理和基民开始同甘共苦。
基金经理戴上“金手铐”,基金回报可期?
2021年的市场是一个结构性牛市,如果基金经理的持仓和市场的主流热点不匹配,业绩就会不如其他优秀产品。
而基金经理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所以产生了基金产品「风格漂移」的现象。
市场上风格漂移的基金归纳起来有三类,分别是中小盘基金买大盘股、量化基金伪量化、主题基金名不副实。
戴上“金手铐”之后,基民回报率更有保障。
一是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基金经理追求短期业绩乱买股票,现在要求基金经理拿出奖金的一部分来买自己管理的基金 ,并根据投资者实际盈利的情况为薪酬考核依据。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的离职率,奖金会分三年发放,从制度上保证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的长期利益一致。
接下来,全行业都按新指引操作,谁也不能“偷鸡”,强制性跟我们基民同甘共苦,一起把“公司”经营好。
基金行业如何变化?
任何一个行业制度的发布,都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薪酬制度出台,对基金行业影响也会不小。
从我们基民角度,可能会面对一个问题,那些具备市场影响力、有想法和专业性强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加速他们「奔私」。
公司角度,过去很多基金公司,依托打造短平快的“明星基金经理”,之后不断发布新的基金,做大规模。
未来随着资产管理业发展,机构将会把关注点从「个体走向平台」,不断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开始打造资管平台,整合公司资源,平台化建设。
同时,公募基金公司也会更加重视「低费用」、不依赖明星基金经理个人的被动基金,如ETF产品等。
随着行业政策的巨变,公募市场将有越来越多的变化,但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我国的基金业可能也会加速迎来指数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