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港股 >

1万个红包丨欧美能源危机会给中国带来滞胀吗?

时间:2021-10-20 08:24:08 | 来源:市场资讯

9月以来,欧美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并有向全球扩散的迹象,油、气价格大幅飙升。受国内外影响,中国能源紧缺情况也有加剧趋势,动力煤价格持续攀升。

能源价格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本期《首席瞭望台》将为大家就此进行分析。

事件回顾:产能下滑、价格攀升

本轮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供需缺口的持续扩大,全球流动性泛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01在供给端,受到全球绿色转型加速推进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能源品的产能弹性大幅下滑。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传统能源开采行业出现企业破产潮,产能大幅下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中和政策不断加码提速,传统能源开采企业的资本开支持续低企,产能恢复极为缓慢。

原油方面,目前OPEC国家的闲置产能仍超过600万桶/天,继续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

天然气方面,2010-2019年全球天然气日产量年均增速为2.49%,较2000-2008年的3.05%有所放缓,2020年更是同比下滑3.35%。

中国主要是整治落后产能导致煤炭供给收缩,今年3-8月煤炭月均产量增速为-1.5%,煤炭进口也因地缘政治而增长乏力。

02在需求端,各国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全球贸易也强劲复苏;极端天气对绿色能源的冲击也间接提高了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世贸组织8月发布的货物贸易指标上升至110.4点,是2016年7月首次发布该指标以来的最高,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20点。

欧洲方面,超高压天气使得海上风速大幅下降,今年风力发电量骤降。美国大干旱也使得水力发电大幅下滑。风电、水电的缺位,使得美欧对火电的替代需求激增。

03疫情下各国央行不同程度地放宽了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迅速扩张,进一步推高能源价格。

9月以来,欧美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并有向全球扩散的迹象,油、气价格大幅飙升。受国内外影响,中国能源紧缺情况也有加剧趋势,动力煤价格持续攀升。

截至10月1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涨至83.69美元/桶,现货价格达到84.59美元/桶,分别较8月末上涨16.7%和16.5%。WTI原油现货价格突破80美元/桶关口,涨幅为17.5%。英国IPE天然气价格目前为214.36便士/色姆,涨幅达到68.3%。

中国郑商所动力煤活跃合约10月11日收盘价为1408.2元/吨,9月以来累计涨幅为61.5%,秦皇岛Q5500动力煤10月11日价格为2036.5元/吨,累计涨幅高达81.4%。

一次能源的价格上涨导致电力价格同步提高,进一步加剧能源价格对经济的冲击。

目前,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电价已分别涨至10.5、9.2、8.1和7.8欧分/度,同比提高100%以上。7月美国电力平均零售价格较去年末上涨10.8%,工业领域电价更是上涨17.7%。

中国煤电价格受到管控而涨幅不大,但日前国务院已经将电价浮动范围从基准价的10%和15%放宽到20%,基准价也将根据今年的成本变动重新调整,电价提高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未来影响:短期可能带来滞胀压力、长期倒逼企业低碳转型

01全球范围内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在短期内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滞胀压力。

对于价格而言,国内煤炭价格、电价的上涨直接推升企业生产成本,进而推升产品价格,并沿着产业链向下传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欧美能源危机会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渠道,向全球加速蔓延并输出通胀。

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同时上升导致企业成本高企,部分省市开始实施用电指标分解、错峰用电等限电限产政策,企业生产活动受到进一步制约,产出水平将有所下降。

在能耗双控背景下,使得上游耗能较大的工业企业的用电成本明显提升,或将提升经济的通胀压力。

今年以来,中国PPI不断拉高,8月同比已达9.5%,而CPI增幅有限,PPI与CPI剪刀差持续扩大,上游行业对于下游行业的利润挤压达到了历史高点。PPI与CPI之间差值回归的催化剂或是下游产品价格上升叠加需求下降。

同时,今年可能大概率会发生拉尼娜现象,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将进入冷冬,用能需求或将剧增,本轮能源危机或将发酵,四季度中国经济滞胀压力可能进一步提升。

02如果全球能源紧缺于2022年中有所缓解、市场预期能得到稳定,本轮经济滞胀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石油方面,OPEC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美国原油生产也还没恢复,还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可供投放,2022年的供应或有望迅速增长。

中国煤炭增产逐渐提上日程,10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通知列入国家具备核增潜力名单的72处煤矿开始组织生产。

新能源方面,各国继续加快部署风光发电装置,在极端天气过去后,这部分能源供给或将大幅增加。

现在中国进一步放开电价,短期内企业成本可能会上升,通胀压力的传导使得部分企业的盈利增长的难度或将加大,同时受制于PPI下降的预期,部分行业可能出现估值调整。但从中长期看可以倒逼我国企业低碳转型,降低对化石能源价格的敏感性,增加绿色能源的供应,生产可能会更加平稳,能源价格波动性或将逐步下降。

风险提示:上述投资观点、看法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未来可能发生改变。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