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投研看两会:两会释放哪些投资机会?

时间:2022-03-11 17:24:06 | 来源:市场资讯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存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两会有哪些政策或提案需要重点关注?会有哪些中长线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持续震荡,各市场板块预计将如何演绎?中信保诚基金研究员吴一静接受采访,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详细解读,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答:今年两会的关键词较多,从经济增长来看,有“爬坡过坎”、“稳增长”、“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等;从货币、财政政策来看,有“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等;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看,有“专精特新”、“数字中国”等;从消费和投资来看,有“扩大内需”、“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等。

“稳增长”相关政策是我们短期内关注的,今年两会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同时,“数字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我们也同样关注,两会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表述较为积极。

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5.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稳增长信号明确,未来会从哪些地方发力?对股市和债市各有什么影响?

答:“稳增长”将主要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基建地产投资等方面发力。

我们认为,对股市的影响:两会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短期内有望稳固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市场情绪;“宽货币”、“宽信用”持续加码,降准降息可期,中期流动性层面仍有望维持宽松;但今年海外仍然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包括美联储加息以及俄乌冲突等等;整体来看,A股仍有结构性的机会,包括“稳增长”方向。

对债市的影响:宽信用/财政政策预期下,债市可能会有阶段性承压。从以往经验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稳增长时,后续将伴随宽信用/宽财政政策配合,即使央行有宽货币操作或者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市阶段性可能仍会承压。今年的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货币端可能维持宽松,但宽信用和宽财政的措施仍有望对债市形成扰动。

问:除传统基建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点名了新基建数字经济,蕴含了哪些投资机会?

答:从投资机会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为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提供投资机会。

1)计算机行业:“东数西算”、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创、云计算、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医疗IT、金融科技等细分方向均存在投资机会。

2)电子行业: 5G基站相关PCB厂商、半导体、消费电子等板块存在投资机会。

3)通信行业: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未提及“提速降费”。2017年以来,连续5年的提速降费政策后,运营商流量资费持续大幅下降至低位,伴随提速降费政策缓和、5G用户渗透率的提升,运营商的移动业务ARPU值有望持续回升,带动三大运营商收入增速中枢提升,创新业务进一步打开收入的成长空间,运营商仍存在投资机会。

问:政府工作报告还释放了房地产市场的维稳信号,应当如何解读?地产板块是否会触底反弹?

答: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表述较为积极,稳经济信号明显。此外,在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等方面仍然释放出政策红利,结合近期多地调降房贷比例、地产企业融资改善,后续地产销售、投资有望回暖。

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改善下,地产板块有望触底反弹,但未来结构可能会分化加大。中央表述下,城市需求端“因城施策”空间可能打开,进入加速出台落地期。地产行业供给端的合理改革是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行业优质龙头企业预计将明显受益。

问:整体来看,2022年的投资主线是什么?关注哪些板块或行业?

答:我们认为2022年市场的投资机会可能比较均衡,包括了“稳增长”价值板块、科技成长以及消费等,具体来看:

1)“稳增长”是阶段性亮点,两会政策持续加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齐发力,“宽货币”“宽信用”下,不排除降息降准可能,金融、基建等行业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此外,房地产政策的边际宽松也有望带来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

2)科技成长方面,短期调整较多,现阶段估值已经回调到合理的水平;中长期来看,经济转型背景下,科技成长领域在经济增长中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从盈利的角度来看,科技成长赛道中长期的盈利增速更高,仍有较多优质企业等待挖掘。

3)消费方面,公司的估值也已经经历了调整,并且随着宏观经济在今年年中后触底回升,CPI增速的趋势预期温和反弹,疫后经济正常化进程继续,这些因素可能会带动消费的复苏,关注消费板块的修复机会。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上述观点仅为当前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未来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产品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信保诚基金不承担更新义务。本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中信保诚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中信保诚基金立场。本刊物版权归中信保诚基金所有,未获得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刊物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信保诚基金”,且不得对本刊物中的任何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基金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