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高瑞东 杨康:BA.5侵袭,全球影响几何,国内如何应对

时间:2022-07-27 11:22:27 | 来源:市场资讯

5月以来,BA.5毒株凭借其超强传播力优势,向海外国家加速扩散,逐步成为全球新冠主要毒株,带来新一轮疫情反扑。美国、欧洲及东南亚主要国家疫情形势出现明显反弹,国内多地也相继检测出BA.5毒株,防控压力倍增。

从海外来看,BA.5毒株并未对全球开放节奏产生显著影响,疫情蔓延下,欧美仍按照此前节奏,继续放开疫情管控举措,开启“与病毒共存”。从国内来看,BA.5毒株增加各地疫情防控的压力,多地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我们认为BA.5在国内引发再次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现有防控政策不断优化,通过“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等系列举措,可大幅提升对BA.5毒株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BA.5毒株载量高、易检测,积极开展核酸检测可实现有效控制。

BA.5在全球广泛流行,但对全球开放节奏影响有限

BA.5具有较强的传播性与免疫逃逸能力。2022年2月,BA.5首次出现于南非,并于4月引发南非新一波疫情浪潮。传播性方面,BA.5较BA.1/2毒株更具传播性、潜伏期明显缩短;免疫逃逸方面,BA.5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应对BA.5保护性均有所下降;致病性方面,BA.5是否更具致病性尚未达成共识。

BA.5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引发全球疫情再次反弹。5月以来,凭借其更强的传播性及免疫逃逸能力,BA.5毒株向世界各地迅速扩散,并逐步发展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全球疫情形势再次反弹,住院以及重症人数均有所攀升。

BA.5扩散对全球开放节奏影响有限。尽管海外主要国家疫情出现大幅反弹,但其疫情防控政策却并未收紧,欧美各国均普遍维持此前的开放政策。

BA.5已攻入国内,多地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

多地检测出BA.5变异株,引发本土疫情传播。自7月6日西安确认本土首例BA.5变异株病例,截至7月25日,我国7地报告发现BA.5变异株病例。

防控工作难度提升,多地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继延长或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后,国内多地在7月又收紧防疫管控政策,并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

BA.5是否会导致国内新一波的疫情流行?

防控政策上,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强调“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大幅提升对BA.5的应对能力。从各地实施情况看,现有防控措施能快速控制BA.5扩散。

核酸检测上,BA.5毒株载量高、易检测,积极开展核酸检测可实现有效控制。7月以来,为应对疫情扩散,多地再次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或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免疫效果上,BA.5免疫逃逸增强,但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目前我国疫苗完全接种率近90%,加强针覆盖率升至56%,有效免疫屏障逐步形成。

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BA.5在国内引发再次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何时开放国门?关注今冬海外疫情扩散情况

短期来看,今年并非开放国门最佳时机。“动态清零”是现阶段疫情防控最优选择,现有防疫体系可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开放可能会造成疫情大规模反弹。

当前欧美国家已基本上放开全部疫情管控措施,我国需通过观察今冬海外疫情的扩散情况谨慎作出开放国门的规划,明年两会后或是重要的开放国门窗口期。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情况超预期,病毒变异超预期。

一、BA.5在全球广泛流行,但对全球开放节奏影响有限

1.1 BA.5毒株已成为全球主要新冠毒株

BA.5毒株在南非首次出现,并向全球逐步扩散。2022年1月及2月,奥密克戎BA.4、BA.5分支相继于南非被首次发现。4月,南非出现新一轮新冠病例增长,并于2022年5月11日达到单日新增1.0万例的高峰。今年4月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BA.4/5列入监测名单,此后该毒株逐步扩散至欧洲、美洲、亚洲各地,并于6月成为上述地区新冠疫情主要毒株。

BA.5毒株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根据GISAID数据,截至7月24日,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中BA.4及BA.5毒株总计占比76%。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中,亚洲、欧洲地区BA.4/5毒株占比分别达到69%、86%,该变异毒株已成为新冠感染优势毒株,并带来全球新一轮疫情反扑。

传播性方面,BA.5较BA.1/2毒株更具传播性。据世卫组织研究,奥密克戎BA.4/5毒株较BA.1/2毒株传播力更强,且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及重复感染能力。6月24日,英国卫生安全局发布数据,BA.4及BA.5分支的传播速度分别快于BA.2亚型19.1%及35.1%。

此外,BA.5的潜伏期明显缩短,病毒传播情况的基本传染数(R0)较前种分支明显提高。南非研究人员在MedRxiv上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未经同行评审),BA.5的R0达到18.6,即每个感染者平均传染18.6人,是BA.2分支的1.4倍,传播能力已接近麻疹(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的病毒)。

免疫逃逸方面,BA.5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2022年7月,英国牛津大学惠康人类遗传中心的研究显示,在感染BA.1变异毒株14天内,感染者血清对BA.5的中和作用远弱于BA.1和BA.2,分别减少了1.9倍和1.5倍;而在感染BA.1变异毒株21天后,感染者血清对BA.5的中和作用下降的幅度更大,比面对BA.1下降了3.4倍,面对BA.2下降了2倍。

致病性方面,BA.5是否更具致病性尚未达成共识。此前,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欧洲疾控中心都一再强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BA.4和BA.5毒株致病性有增强。在南非、葡萄牙、欧洲和美国,BA.5毒株造成的重症率、死亡率和住院率,对比以往的疫情高峰都呈下降趋势。7月11日,一项来自南非研究人员公布的数据显示,与BA.1相比,BA.4和BA.5的致病性没有显著变化甚至更弱。

近日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则揭示BA.5或更具致病性。根据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报告,基于其对仓鼠的研究,在一周时间内,感染BA.5的仓鼠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皮下氧饱和度降低、增强呼吸间歇值上升的情况。同时,BA.5变异毒株也更容易导致感染的仓鼠出现支气管炎、肺泡损伤、肺部充血/出血的情况。

1.2BA.5 扩散下,全球疫情再次反弹

BA.5肆意蔓延下,全球疫情形势再次严峻。2022年6月以来,伴随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蔓延,全球新增确诊人数快速增加。截至2022年7月24日,全球单日新增确诊(7DMA)由6月1日的47.4万例上升至107.0万例,与2022年4月初基本持平。单日新增死亡病例仅出现小幅反弹,截至2022年7月24日,全球单日新增死亡(7DMA)为2223例,显著低于4月水平。

海外主要国家疫情形势出现明显反弹。美国、欧洲及东亚主要国家均出现不同程度单日新增确诊数回升。截至2022年7月24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单日新增确诊(7DMA)分别上升至13.1万、7.4万、9.1万、15.1万及6.6万例。

美国:BA.5加速传播致新增确诊快速增加,但防疫政策收紧并未明显收紧

近期,BA.5毒株席卷美国。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截至7月16日的一周内,BA.5导致的病例占全美确诊病例总数的77.9%。自5月中旬以来,这两种新亚型导致的感染病例数持续上升。截至7月16日,全美共有1143个县被美疾控中心列为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口处于高风险地区。

美国新增确诊、住院及死亡人数均有上升。截至2022年7月24日,美国单日新增确诊(7DMA)达到13.1万例,单日新增死亡(7DMA)人数达到450例,较6月1日水平分别高出30%及58%。截至7月22日,每周新增住院人数由6月1日的2.8万上升至4.6万。BA.5的传播带来美国新一轮疫情高峰。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7月20日发布的数据,美国近28天新增确诊逾324万例,累计确诊已超8983万例;近28天新增死亡10467例,累计死亡1024858例。上述4项数据仍均为全球最高。

尽管美国疫情出现反弹,其官方政策却并未收紧。美联社7月14日报道称,尽管BA.5的传播导致国内疫情反复,美国人却已经摘下口罩,重新开始旅行和社交聚会,并且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加强注射疫苗。另一方面,法院还阻止了联邦层面的口罩和疫苗强制令,束缚了美国官员推动防疫措施的手脚。

美国政策仍停留在对民众呼吁阶段。7月12日,美国白宫新冠病毒应对小组警告,民众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自身免受新冠侵害,呼吁民众接种新冠加强针,重新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全美多地公共卫生部门呼吁民众恢复佩戴口罩。7月18日,美国卫生官员集体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强调在BA.4和BA.5毒株逃逸能力加强的背景下,疫苗仍然是避免死亡的最好方式。

欧洲:BA.5肆虐,欧洲成为本轮疫情中心,各国管控措施并没有明显变化

BA.5肆虐令欧洲新增确诊人数暴增。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内,欧洲地区新增确诊人数超过279万例,占全球新增确诊总数的44.3%。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卢格7月19日称,在过去6周中,欧洲地区的新冠确诊病例增加了两倍。因新冠导致的住院率增加了一倍,每周仍有近3000人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

BA.5成为欧洲主要流行毒株,主要国家确诊、重症及死亡人数上升。截至7月24日,BA.5占欧洲地区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比例达到80%,已成为区域主要毒株。确诊数据上,截至7月22日,欧洲单日新增确诊31.7万例,其中英国、德国、法国单日分别新增2.0万、9.1万及8.5万例,分别为6月1日数据的4.5倍、3.1倍及4.3倍。

主要国家重症及死亡人数攀升。截至2022年7月22日,根据our wold in data数据,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等国每周新增ICU新冠患者人数由6月1日的462例、319例及124例分别上升至1389例、972例及311例,每日新增死亡人数(7DMA)分别达到92例、111例及135例,较6月数据有上升明显,但并未达到BA.2蔓延时期(2022年3月至4月)的水平。

欧洲主要国家仍维持放开政策,部分学者呼吁加强管控措施。目前,欧洲国家仍遵循夏季以来的疫情放开政策,对此轮BA.5疫情的应对仍在政策建议阶段。7月19日,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表示,欧洲国家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快疫苗接种并恢复口罩佩戴,以应对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BA.5迅速传播引发的病例激增,避免在秋季和冬季出现卫生系统瘫痪以及更严格的管控措施。

亚洲:日韩形势严峻,主要国家防控措施分化

东南亚:主要国家疫情出现不同程度反弹,部分国家收紧防控政策。6月起,伴随BA.5毒株逐步地区扩散,东南亚地区呈现疫情反弹态势。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新增确诊数量较6月初有明显上升。截至2022年7月24日,新加坡单日新增确诊病例(7DMA)由6月10日的3111例上升至9016例,出现较大反弹。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呈现小幅上升。

部分国家收紧防控政策。7月8日,泰国政府决定自8月1日至9月30日,再次延长《紧急状态法》实施期限2个月。7月17日起,印尼当局加强对国内游客的疫苗接种和检测要求,针对不同人群接种情况实行差别核酸检测时效要求。

日韩:疫情形势严峻,韩国小幅收紧入境政策。截至2022年7月24日,日本、韩国单日新增病例(7DMA)分别为15.1万例及6.6万例,是6月1日水平的6.5及5.0倍,反弹极为明显。政策方面,7月1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将强化疫苗接种工作以应对疫情,但目前没有考虑强化入境隔离政策。韩国则于7月25日起收紧入境核酸检测要求,要求旅客在入境24小时内接受核酸检测。

1.3现有疫苗可预防重症,多种特效药对BA.5有效

现有疫苗对病毒保护性下降,但仍可预防重症及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现有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变体的保护有效性有所下降,但在大多数研究中,疫苗对防范重症的效果仍显著高于其他结果。

6月28日,南非科学家在预印版开放平台medRxiv发布了首个BA.4/5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文章。研究者将2022年5月1日至21日Omicron BA.4/5流行期间的病例与之前疫情期间经实验室确诊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BA.1病例相比,BA.4/5病例发生病死/危重症的风险无差别,均低于更早的毒株。

第三针加强针注射对于预防及相关症状改善具有显著效果。7月22日,丹麦发表了全球首个来自真实世界的疫苗针对奥密克戎BA.5变异株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三剂疫苗对BA.5的有效性与对BA.2的有效性相同,研究人员还发现,既往奥密克戎的感染会对BA.5具有高度的保护性,保护效率高达93.6%。

国产疫苗对BA.4、BA.5仍有保护作用。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介绍,对于疫苗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疫苗接种者的血清针对BA.4、BA.5的中和能力有所下降,但是疫苗接种所产生的细胞免疫对病毒变异的耐受性相对好一些。真实世界的结果也表明,疫苗接种对于BA.4、BA.5引起的肺炎、重症和死亡依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针对新冠病毒变种的新版疫苗研发也在稳步推进。针对奥密克戎变种的免疫逃逸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在秋冬接种更具针对性的新版新冠疫苗,以应对广泛流行的突变株。目前,相关厂商亦加快推进相关疫苗研发生产,并已取得较大进展。6月25日,辉瑞与BioNTech宣布,合作开发的两款新疫苗能显著提高针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效力,初步实验室研究表明,更新后的疫苗对BA.4、BA.5毒株也有效,但效果弱于对BA.1的免疫保护效果。

特效药方面,目前上市的多种特效药均对BA.5有效。7月2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莫努匹韦(Molnupirvir)和奈玛特韦(Nirmatrelvir)可以抑制BA.5和其他毒株的病毒活性(这三种药均已上市),还有一种名为Bebtelovimab的药物也有显著疗效。

7月7日,中国公司腾盛博药发布公告称,公司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正式在中国商业化上市,该联合疗法可应对BA.5毒株。一项独立的实验室假病毒研究数据显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对奥密克戎BA.4/5变异株的IC90为16.61μg/ml,根据药代动力学数据,注射药物后1周时,其血药浓度仍为IC90的约18倍。按照国际标准,单克隆抗体血药浓度在1周时能维持在中和病毒IC90的10至30倍,即为有效。基于此,可判断联合疗法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有效。

二、BA.5已攻入国内,各地防控压力增加

2.1 BA.5已攻入国内,多地检测出BA.5变异株

2022年6月下旬以来,内地本土疫情呈低水平波动下降态势。6月16日至6月30日,本土单日新增确诊均数低于10例,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均数32例。但7月以来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全国多地报告本土聚集性疫情。

7月以来,随着安徽、江苏等省份疫情迅速发展,本土单日新增病例数居高不下。7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反弹,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在我国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7月1日至24日,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88例,每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08例,另有多地出现零散病例,共波及21个省78个地市,其中7个省份报告的感染者数超过百例。目前,甘肃兰州、广西北海、河南驻马店疫情仍然处于进展阶段,社会面传播风险较大。

多地检测出BA.5变异株,并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自2022年7月6日西安确认中国首例感染奥密克戎BA.5变异株本土病例以来,截至7月25日,我国7地报告发现BA.5亚分支。其中包括辽宁大连报告的BA.5变异株;珠海报告的BA.5.1变异株;上海、天津和青岛报告的BA.5.2.1变异株;西安和北京报告的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奥密克戎BA.5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强,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国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由于BA.5变异株传染性强,并且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防控工作难度提升,引发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BA.5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具有较强免疫逃逸能力。因此,继延长或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后,国内多地在7月又收紧防疫管控,并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

2.2 BA.5是否会导致新一波的疫情流行?

我们认为现阶段BA.5在国内引发再次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动态清零策略下,不断优化防控方案,大幅提升对变种毒株的应对能力。

6月28日,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强调“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大幅提升对BA.5的应对能力。在最新的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中,提出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预警,建立8大类监测体系,强调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强调“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将病毒的监测提到更高的位置,优化现有防控措施,体现分层分级的核酸筛查方案,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并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大大提升应对BA.5变异株的能力。

结合近期各地报告BA.5病例的应对情况来看,现有防控措施能够快速控制疫情扩散。7月5日,西安确认此次疫情感染的毒株均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7月6日零时起,西安在全市暂时实施7天部分公共场所临时性管控措施;7月8日,天津确认6月26日关联病例涉及的是为BA.5.2.1变异株进化分支,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随后发布通告,7月9日17时起,凡是居住在天津市的群众,有序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严格防控措施下,疫情均得到快速控制。

第二,BA.5毒株载量高、易检测,积极开展核酸检测可实现有效控制。

BA.5毒株虽然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强,但其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的特点,使其在核酸检测中更容易被检测出来。从国内检测出BA.5病例的经验来看,BA.5感染病例的低CT值意味着感染者病毒载量大,通过积极开展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可实现对该毒株的有效控制。此外,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强调,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要积极推广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成本低,出结果时间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核酸检测结果的误差。

今年5月,随着国内疫情逐渐趋于稳定,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全国共有5省+56个城市宣布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入6月,多地陆续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7月以来,为应对疫情扩散,多地再次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或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从深圳等地经验来看,常态化核酸检测措施可快速筛查出社会面病例,有效防止疫情大规模反弹。4月初,深圳疫情基本平稳后,率先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4月5日,深圳市要求进入公共场所或搭乘公共交通出示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4月至6月,在国内多个省份疫情反弹背景下,深圳市累计新增确诊病例85例,疫情情况总体稳定,零星新增均在可控范围内。

第三,尽管BA.5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但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现有疫苗虽然对BA.5亚分支保护性有所下降,但仍可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7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尽管BA.4和BA.5亚分支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但接种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对国内外多起疫情研究分析发现,疫苗对感染和发病预防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但2剂和3剂新冠疫苗的接种,对预防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显著,特别是接种第三剂疫苗后,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力达到90%以上。

目前我国第三剂疫苗覆盖率不断上升,全国近8亿人完成加强剂接种,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加强剂覆盖率已接近2/3,有效免疫屏障正逐步形成。截至7月2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15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12.98亿人,已经完成全程接种12.64亿人,覆盖接种率为92.08%,全程接种率为89.6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9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6.55%。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37亿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2.23亿人,老年人口覆盖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9.45%和84.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共1.75亿人,加强针覆盖率达66.2%。

此外,我国多条技术路线均已开展单价、多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进展较快的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准,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开展临床试验。进展较快的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已经获得阿联酋Ⅲ期临床试验批件,相关研究已启动。此外,还布局了广谱新冠疫苗研究,进展较快的疫苗已经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并启动相关研究。

特效药层面,国内多条路线特效药研发加速推进,近期已有特效药被批准上市。中和抗体方面,7月7日,腾盛博药研发的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正式在中国商业化上市,实验室结果表明该联合疗法可应对BA.5毒株;7月25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

2.3 何时开放国门?关注今冬海外疫情扩散情况

今年年内并不是合适的开放国门时机,倘若开放,会造成疫情大规模反弹。

根据海外开放的经验,我们将海外的开放模式区分两种:第一种是欧美模式,在应对奥密克戎扩散中,欧美多数国家采取的是“与病毒共存”策略,入境限制大幅放开,国内疫情管控举措,包括阳性感染者隔离措施大多被解除;第二种是新加坡模式,虽然也放开了入境限制,但在国内管控上仍保持相对严格的社交隔离限制,阳性感染者需要居家隔离。

通过统计各个国家的感染率,假设人口密度与感染率呈现线性关系,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在欧美模式下,假设我国开放国门,单日新增确诊峰值或达815万例,累计确诊或达到4.7亿例;在新加坡模式下,假设我国开放国门后,单日新增确诊峰值或达16万例,累计确诊或达到625万例(详细测算参考我们于2022年3月29日对外发布的报告《如果开放国门:新增测算和经济影响——<全球疫情及疫苗跟踪系列>第九篇》)。

因此,短期来看,“动态清零”是现阶段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我国现有的防疫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长期来看,在海外相继开放的趋势下,逐步开放国门是趋势。当前欧美主要国家基本上放开全部疫情管控措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今年冬季疫情的反弹情况,谨慎作出开放国门的规划。我们认为,明年两会后或是重要的开放国门窗口期。

三、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情况超预期,病毒变异超预期。

End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