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碳中和:影响未来两代人的财富密码

时间:2021-03-04 12:23:01 |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视觉财经

最近两周,全网最火的一个词就是碳中和,A股市场逆势上扬的就是碳中和概念。究竟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的意义何在,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读完本文,相信你就会明白这个和环保相关的概念。其实更影响未来我们的财富。(字数1840字,阅读需大约5分钟)

1

碳中和定义及我国对世界的承诺

根据维基百科上面的定义: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中国提出将力争于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投行高盛发表报告称,中国为了实现于2060年碳中和目标,未来20年将涉及在“绿色”基础建设方面投资16万亿美元,并可创造4,000万个新职位及推动经济增长。

在这16万亿美元投资中,其中9万亿美元将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对电网及储电机组等进行重大升级;1.2万亿美元将用于电动车的运输基建;约1.2万亿美元用作进行碳捕捉和存储;2.6万亿用于运输交通、工业及热能的氢气基础设施。

2

碳交易系统——碳排放权成为可交易的商品

全球首个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于2005年投入运营 — —即欧盟排放交易系统 (EU ETS) 。截止到目前已有遍布四大洲的24个碳交易系统相继出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考虑采纳碳市场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已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工具。大部分系统均涵盖工业和能源行业,部分碳交易系统也被用于减少其他行业部门的碳排放,如建筑、航空等。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通过碳定价机制所得收入450亿美元。2011年起,发改委设立7个省市作为碳配额交易的试点区域。截至2020年8月,试点省市累计交易量超过4亿吨,成交额超过90亿元。

随着我国碳市场的成熟,碳期权,碳期货,碳指数,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盘活存量碳指标的交易。

3

四大投资领域与关键技术创新

碳中和的投资领域涉及能源,交通,基建和物联网四大领域。其中能源部分占比最大。包括光伏风电装机,跨区域送电,氢气制备和输送管路等几大板块。逐渐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降低高能耗企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及化工产品的再生。废弃物能源化再利用。这里我们重点看一下风电和氢能两个板块。

风电行业:全球风电装机龙头企业金风科技一家就长期霸榜,发电大户华润,国电投,国能投,大唐,三峡等企业的装机容量前三名。在碳中和的时间表的要求下,电力企业不得不根据碳排放价格的变化安排火电发电计划,降低煤炭发电占比,提升光伏风电装机装机量。降低购买谈排放配额的成本。碳排放交易机制还将直接影响风电场收益率。

氢能:在高能耗产业的的使用对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高位热能产生的碳排放占钢铁企业碳排放的80%,目前尚无法通过电气化手段化解。全球75%的钢铁企业采用高炉生产,都是使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生产一吨生铁大概产生碳排放2.1吨。而如果使用氢代替焦炭,则可以消除钢铁生产中绝大部分碳排放,而氢气制备的低成本商业化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制氢国,氢能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速度快、覆盖广,截至2020年1月,我国已建成加氢站61座,规划和在建的加氢站有84座。逐步将制氢端,储运端及应用端打通,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多相态储运,燃料电池商用车落地的发展跨越。

4

未来碳中和的长期前景

过去的一年中,以新能源车为代表交通领域碳中和概念风光无限。揭开了以碳中和概念为引领的中国股市大牛市的序幕。碳中和这一概念将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碳中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环保概念,一个国家层面的承诺,更是关系到我们未来财富的密码本。

纵观中国2050零碳远景规划。覆盖工业,交通,生活三大方面。发展路径分三个阶段:需求减量,能效提高,去除碳基能源。

工业方面具体覆盖工业废旧回收,热料代替,塑料再生,新材料应用,设备升级,系统节能改造,数字化平台管理等细分领域。

交通方面涉及公共交通,城市规划升级,交通工具革命,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长距离磁浮线路建设。

生活方面包括共享空间,共享出行,节能设备使用,热泵,太能源制冷供暖等。

从碳中和概念到零碳生活必将成为长期价值投资的方向性引导。终有一天,碳交易就如同股票,外汇交易一样走入你我的生活,成为个人财富组成的部分。

甚至20年后,碳积分成为全球个人信用及生活品质的评级基础,正如同二十年前谁又能想到如今手机支付的广泛应用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