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华夏基金周克平:成长股为何急跌?后市怎么看?

时间:2022-02-18 08:31:19 | 来源:市场资讯

2022年以来,市场快速下跌,尤其是以创业板和科创板为代表的成长行业出现了显著回调,虽然我们在去年年底对于市场风格再均衡有一定预期,但是短期的下跌幅度还是超出预期。

导致下跌的因素主要是几个方面:

① 市场对于经济担忧。当前政策层面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积极信号,但是市场目前依然信心不足。

② 美国通胀高企,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进程大幅修正,我们看到了纳斯达克指数为代表的美股也出现了显著回调,全球成长股承压。

③ 2021年3月以来市场整体赚钱效应不佳,短期市场微观结构出现变化,微观流动性不足。

三点因素共振,在短期结果上形成了市场短期的快速下跌,尤其是春节后的一周,去年规模迅速扩充的类绝对收益资金(包括大型私募和量化)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仓和调仓,加剧了市场的短期波动性,而公募基金1月的开门红不如预期,导致市场短期增量资金不足,因此出现市场下行。

从更远视角看市场回调

站在更远一点的视角看,这轮下跌实际上是21年3月沪深300开始下跌以来的延续,表现在创业板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补跌。

宏观面

从宏观上看,2018年以来中国和美国经济都走过一轮新的经济货币周期,2018年底中国去杠杆阶段性完成,经济开始见底回升周期,同时伴随着疫情带来的经济和货币周期波动。而美国在2018年底9次加息之后,指数出现了一轮20%左右的回调,在2019年开始重新进入宽松周期,而2020年的疫情更是史无前例的释放了这一轮宽松周期,造成了全球资产的流动性冲击。而这一轮周期以中美经济先后见顶,货币政策双向交替为节点,基本上中美有1年左右的时间差。

而2021年3月,A股沪深300核心权重“茅指数”见顶,仅有商品相关周期品,新能源,CXO,军工等少数板块和以500和1000指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其他大市值公司均进入下行周期,资产管理行业整体赚钱效应在显著变差。而美国的成长股在2021年3月见顶(中国的TMT和生物医药板块是在2020年7月阶段性见顶),以ARKK为代表的成长股板块顶部回调超过50%,其中以数字货币和生物医药板块调整幅度最深,同时通胀开始持续走高,美国经济进入过热期,22年以来加息预期逐步提升,流动性收紧箭在弦上。

这次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是2020年3月V型反弹至2021年3月梯次见顶回落的中后段。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稳增长措施逐步落地,同时我们认为新冠药物的寒冬已经过去,也将有助于后续中国经济的恢复;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美国商品消费能力的逐步减弱,资产大规模下跌之后财富效应的减弱带来的劳动参与率提升,以及疫情逐步恢复政策之后的供应链瓶颈逐步释放,美国通胀压力有望在3月之后逐步下行。

估值面

市场估值上,2018年以来创业板指数从1200点到目前2700点有翻倍左右涨幅,考虑到2018年以来创业板主要公司加权业绩成长在70%以上,可见18年以来创业板公司的涨幅是有业绩支撑的。同时2018年中国去杠杆以及美国经历了9次加息之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维持在2%以上,而目前中国流动性环境远好于2018年,即使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也是加息初期而非2018年的加息末期,因此整体市场流动性环境远好于2018年,因此我们认为创业板指数本身下跌空间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今天的成长行业龙头,其质量已经远非5年前可比,大量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龙头公司,目前都已回落至合理水平,虽然还谈不上低估,但是考虑到这些公司的业绩成长,股票具备时间价值,从一年的维度持有这些公司问题不大,从3年的维度很多公司依然有可能给我们创造可观的回报。

成长股正逐步进入可买入区间

整体上看,成长股可能逐步进入一个可以买入的区间,虽然短期市场风格可能依然会在价值股上占优,但是随着3-4月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和美国加息逐步落地,市场将逐步企稳,随着经济和货币周期波动的减弱,成长股的结构性优势将再次替代市场整体贝塔成为市场的核心矛盾,主导指数的发展趋势。

在宏观的大贝塔之下,我们仍然关注结构化变化带来的中长期机会,即使在全球流动性收缩,成长股承压之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代表的部分行业快速发展,市值也整体跃升,在2021年取得了巨大的相对收益。但我们也要承认、看到资本市场整体贝塔对于结构性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看到了今年以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行业的补跌,这是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之下资本市场周期本身的客观要求和规律。

在短期的应对上,我们将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持仓结构,买入一些之前我们认为长期空间巨大,同时竞争力很强、治理优秀但是前期估值较贵的公司,这轮下跌给了我们较低成本买入这些公司的机会。同时我们也会控制仓位,保持组合的流动性, 以应对一些黑天鹅的出现。

数据来源:Wind,公开信息,华夏基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