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股指 >

格力电器持股计划生变 再陷争议漩涡

时间:2022-05-25 08:29:05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地产杂志

文丨王亚静

距离第一期持股计划推出尚不到一年时间,格力电器又推出了第二期“半价”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还顺势下调了第一期员工计划中的股权激励方案考核标准。

虽然两个方案尚需经过公司股东大会审议,但在发布这一系列公告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5月23日),格力电器在白色家电、家用电器指数纷纷上涨的情况下,以下跌2.56%收尾,市值蒸发约50亿元。

大幅下修标准引争议

在未完成第一期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标准之后,5月20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修订草案。

在修订草案中,其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业绩净利润考核指标”中“2021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10%”、“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20%”修订为“2021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10亿元”、“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20亿元”,并额外增添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指标。

财经网计算发现,这一方案调整意味着格力电器的归母净利润考核标准下滑超36亿元。按照调整前标准来看,其两年时间内归母净利润需增长66.53亿元,调整后这一数据仅为30亿元。

方案调整前后归母净利润变化对比 财经网制图方案调整前后归母净利润变化对比 财经网制图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雪球上,有投资者称格力电器此举“儿戏化”,也有投资者提出反对,建议注销已经回购的股票。与此同时,也有投资者认为“挺好的,员工积极性能调动起来。”

 来源:雪球 来源:雪球

一位职业投资人向财经网表示,企业一边打牌一边改规则,确实是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但格力现在的股息率就是最坚实的支撑,后面的悲观情绪释放完,也就告一段落了。

家电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剑锋同样认为,现在格力股价下挫,首期认购的员工相当于以一个高价购入,肯定不愿意看到前期规则修改;股东也不愿意看到股份被稀释,这是首期员工和投资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既然如此,格力为什么选择“出尔反尔”?对此,张剑锋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格力已于2021年12月13日完成非交易过户,实际购买金额为11.44亿元,若废止首期员工持股计划,格力需要将原认购资金退还员工,但格力股价已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挫的情况下,格力退款难度较大。

而格力方面则表示,此举是为了补足公司长期以来激励不足的短板,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应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冲击,实现公司未来业绩的稳步增长。

“即便如此,下修后的目标也并不是可以轻松完成的任务。”知名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回看过去4年,2020年是格力电器业绩最差的年份,以最差年份为考核基准,显然是就低不就高。

2018-2021年格力归母净利润变化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网制图2018-2021年格力归母净利润变化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网制图

4月29日晚间,格力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格力实现归母净利润40.03亿元。若以调整后的考核标准来看,格力后续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需要达到202.83亿元,近乎2021年全年水平的9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真能调动积极性?

不过,这并未阻碍格力电器拟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脚步。

具体而言,此期员工持股计划覆盖超过1.2万名员工,股票规模不超过9472.8万股,整体资金规模不超过15.5亿元。其中,管理干部、技术专家、业务骨干等其他人员认购比例为97.47%,8名高管可认购份额为2.53%。

本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者按照相关规定将认购资金转入其持股计划资金账户,购买价格为16.36元/股,为董事会前一交易日(5月19日)收盘价32.72元/股的50%。

在首期员工计划中,董明珠断层式碾压认购27.68%股份引发质疑后,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份额决定由其他参与人员优先认购,如有剩余,董明珠再结合自身情况依法认购。

然而,为何格力在第一期持股计划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时刻,便如此快速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呢?

对此,格力宣称,自2012年以来,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而公司在长达13年的时间内均未实施任何与股权挂钩的激励措施,直至2021年才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覆盖人数也仅4000余人,相较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激励政策以及公司产业多元化背景下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仍显不足。长期激励缺失仍是公司治理中的短板,不利于进一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只是,首期计划推出之后也并未实现“留人”的目的。财经网梳理发现,格力近3年员工处于净流出状态。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其员工人数分别为9万人、8.4万人、8.2万人。其中,中、高级及以上工程师在2021年减少约700人至6800余人,下滑幅度将近10%。

张剑锋表示,在工业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机器代人的现象使企业用工数量下降是符合制造行业现状的。格力推出员工持股激励计划本意是想留人,但实际上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比如,员工想主动离职,因为有绑定计划,怎么处理?如果被动裁员,这些股份还有没有用?到时以一个什么价格退出?这都是需要合理预案的。“这是不是真能起到激励作用还未可知,未来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而刘步尘认为,在主要对手大幅裁员背景之下,格力电器逆势而行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侧面反映出格力人员流失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表面上看,计划的推出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实际上,反而可能伤及计划未覆盖的那部分员工,而这部分员工人数更多。”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格力约有8.2万名员工。按照顶格激励人数1.2万名员工计算,占比尚不到15%。

不仅如此,自推出首期员工持股计划至今,格力的股价下滑趋势明显。按照推出首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前一个交易日(2021年6月18日)收盘价49.01元/股计算,到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后的首个交易日收盘价32.38元/股,不到一年时间,股价跌去33.93%,市值蒸发近千亿。

陷入掉队的尴尬

实际上,频频推出半价持股计划的格力所面临的的环境并不友好。

反应在数据上,便是销售量和销售额的下滑。奥维云网数据显示,4月份空调线上、线下零售量同比下降了7.86%和29.67%,零售额同比下降了1.7%和22.89%。

格力坦言,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2022年初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继续推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新冠疫情多地反复爆发,实体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压力倍增。

除面临整体行业的困境之外,格力还面临着自身掉队的尴尬。根据白电三巨头交出的成绩单来看,虽然美的、海尔、格力2021年均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但差距在明显增大。从营收总量上来看,美的集团遥遥领先,甚至高出第三名格力将近一倍;从净利润表现来看,美的超出格力将近1/4。

2021年 美的、海尔、格力业绩对比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网制图2021年 美的、海尔、格力业绩对比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网制图

到2022年一季度时,这一差距再度被拉大。数据显示,美的营收是格力的2.56倍,海尔是格力的1.70倍。在归母净利润方面,美的超出格力79%;海尔与格力的差距缩小至5亿元。

2022年一季度 美的、海尔、格力业绩对比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网制图2022年一季度 美的、海尔、格力业绩对比 数据来源:同花顺;财经网制图

刘步尘指出,回看过去5年,格力电器营收、利润、市值三大重要指标相继被美的集团及海尔智家超越,显然,格力电器经营与战略出了问题。

他分析称,总体看,格力电器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业务板块明显失衡,过度依赖空调单一产品;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备受诟病,且迟迟无明显改善的迹象;三是多元化业务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缺乏第二条增长曲线;四是公众及投资者对格力电器的信心近年来呈持续下降态势,对格力的影响也很大。

5月初的一场美的集团管理层交流会中,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预言家电行业“未来三年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在寒冬时期,丢失掉投资者的信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对于格力来说,这一番折腾究竟能激起多大的“水花”,财经网将持续关注。

投资避险工具看这里,低风险理财、7%+收益、0手续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