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2年1.1倍!缺芯造就最强悍的芯!半导体还能买吗?

时间:2021-10-22 18:22:17 | 来源:市场资讯

你还在等什么?现在升级新浪财经Level-2一年只要88元!

逃不出我掌心!尾盘掘金助你轻松捕获主力

日内交易还是高抛低吸?AI分时宝通通一网打尽

五星情报局全新上架!主线选股+独家分析+高手面对面 样样都不少

如何抄聪明钱的作业?【北向掘金】助你一臂之力

入口提示:新浪财经APP-行情-决策商城

缺芯,造就最强悍的芯!

最近2年,半导体指数(H30184.CSI)的区间涨幅高达110.74%,成为了A股最彪悍的资产之一。今天,半导体板块再次大涨3.17%,国科微20cm涨停,北京君正大涨10.02%,南大光电、卓胜微、北方华创、新洁能、富瀚微、神工股份、兆易创新、立昂微、上海贝岭、中微公司的涨幅也均超过了4%。

半导体大涨的逻辑之一就是因为供不应求所导致的涨价。

从消息面来看,今天半导体的大涨主要是因为供给结构的变化和涨价的预期。

10月22日,英特尔CEO称,半导体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将在年底前宣布欧洲芯片厂的选址。

10月22日,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日熊本县境内阿苏火山近期再次喷发,该火山不稳定,恐威胁熊本境内企业与民众活动。熊本县是日本半导体生产重镇,瑞萨在该县有一座8吋厂,是其MCU重要生产据点;索尼在该县有一座12吋厂,是其生产CMOS影像感测器的主要基地。有专家示警,若火山爆发,对半导体供应有重大影响。

10月21日,据《电子时报》报道,业内人士称,为了应对铜、金、油和硅片等原材料的持续涨价,英飞凌、NXP、瑞萨、TI和意法半导体等IDM准备提高2022年汽车芯片的报价,涨幅在10%-20%。报道称,IDM新一轮涨价的更多细节尚不清楚,但明年汽车制造商肯定会看到芯片成本上升。

其实,全球范围内的缺芯和涨价,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马斯克被逼重写软件,戴姆勒和宝马因缺芯导致一些组装线被迫关闭,详见7月27日的文章,《缺芯造就最强悍的芯!马斯克被逼重写软件 机构给出3大主线》。

10月19日,芯片设计大厂Arm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18日表示,半导体短缺问题会持续到明年。微软Xbox部门负责人Phil Spencer也提到,由于半导体供应延迟与不足,Xbox一直到明年缺货情况都难解决。

10月20日,大众汽车美洲区高管周二表示,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的状况将持续到2022年下半年。他表示虽然今年四季度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对汽车的需求。

与缺芯所对应的就是芯片半导体的持续涨价。1月1日,意法半导体宣布了今年的第一次涨价。5月18日,有供应链爆料称,意法半导体再发最新涨价通知,所有产品线从6月1日起开始涨价。意法半导体在信中提到,目前的半导体短缺危机正在严重影响整个行业以及经济和社会。其中,原材料供应成本增加是此次涨价的主要原因。

高盛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从汽车、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产。Counterpoint预测,半导体行业多个下游应用需求高涨,芯片市场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况,推动2022年芯片价格至少再涨10%-20%。

9月30日,四季度即将来临,ST意法、赛灵思、安森美等多家芯片原厂陆续发布涨价通知,本土展锐旗下的智能穿戴产品线也宣布涨价25%。业内分析,这些头部芯片大厂新一轮涨价,反应了半导体产能的紧缺问题仍未缓解,而且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运输成本等持续攀升,给芯片厂成本和交付带来一定挑战,推动芯片厂新一轮价格上涨。不过,也有芯片厂商担忧,产品价格的进一步调涨或将抑制下游的需求。

10月18日,据外媒报道,英飞凌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周五表示,预计芯片价格还将大幅上涨,半导体制造商需要支付投资成本以满足发展的需求。英飞凌17日宣布其位于奥地利菲拉赫的300毫米(12英寸)薄晶圆功率半导体芯片工厂正式启动运营。据其预判,新工厂有望为英飞凌带来每年约20亿欧元的销售额提升。

与涨价所对应的就是半导体企业利润大幅增长。晶盛机电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105%–125%;北方华创前三季度预计净利同比增长82%-117%;TCL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46%-353%;捷捷微电前三季净利同比预增80%-105%;京东方A预计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430%-445%。

银河证券指出,半导体涨价效应扩大,台积电、联电、三星相继传出涨价消息。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半导体景气度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将利好国内晶圆厂,为行业进一步涨价打开空间。

对于此轮持续不断的“缺芯潮”,各国深刻意识到了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国家层面纷纷予以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也明确表示,国家会加大力度扶持芯片产业,力求让中国芯片自给率在2025年达到70%。

当前,大部分分析机构认为,目前全球芯片供不应求的形态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仍然向好,在三季度末或将再度掀起的涨价潮,有望对国内企业业绩起到提振作用,功率及模拟芯片行业景气度依旧维持高涨。

海通证券表示:半导体产业景气度不减,长逻辑下本土半导体公司更受益全方位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持续推动,开启缺芯下的超级周期;消费电子相关短期关注印度及东南亚疫情对产业链Q2季度供需影响;国内5G网络建设及运营商加速家庭10GPON的渗透普及,助推AR/VR产业的加快成熟。我们建议自下而上关注一些比较有确定性的细分子板块投资机会,比如受益于全球Fab厂资本开支进入长达2-3年长周期景气带动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公司,受益国产替代、成长格局显性化的芯片设计龙头公司,价格上涨的面板领域(包括驱动IC芯片等),产能供不应求、代工费不断调涨晶圆代工厂/封测代工厂等。建议关注:

1、半导体材料/设备/代工:建议关注安集科技、华峰测控、长川科技、北方华创等投资机会以及代工厂(华虹半导体等)等。

2、IC设计/IDM:建议关注模拟(思瑞浦、圣邦股份等)、光学(韦尔股份)、存储(兆易创新等)、射频(卓胜微等),以及功率器件(士兰微、闻泰科技、华润微、斯达半导)等成长格局显性化的重点方向投资机会。

3、消费电子:建议关注歌尔股份、舜宇光学、比亚迪电子等。

4、面板、LED及被动元件:建议关注京东方、TCL科技、三安光电等。

从今天的盘面来看,半导体产业链的公司均有着不错的涨幅。但其实,半导体涨价的逻辑我们在6月15日早就已经讲过了,详见《半导体掀起涨价潮!国民技术20cm大号涨停 1个月翻倍!网友却欲哭无泪》。

大家都知道,主力有3大优势:资金的优势、信息的优势、专业度的优势。很多小散还没有反应过来股价就已经上了天。那么,作为小散的我们又该如何争取主动呢?

关键是要发现主力资金介入的信号。因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最终会通过主力资金动向体现出来,所以捕获主力就成为了致胜的关键。

如果投资者拥有尾盘掘金、新浪财经Level-2、AI分时宝、B/S点四大神器,就像在主力家中安装了4个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监控主力的一举一动,再加上五星股池、五星情报局和北向掘金的助力,捕获主力抓牛股的概率岂不是更高?

4月7日,尾盘掘金发现主力在北方华创的尾盘搞偷袭,并在当天的14点50分进行了预警提示。同时,当天新浪财经Level-2的大单净量也暴力流入,这意味着有主力资金在行动。

中途经过短暂横盘之后,从4月下旬开始,大单净量资金就开始了持续流入的状态,这也推动了股价的稳步上涨,北方华创的股价从今年最低的134元左右涨到了432元,最大涨幅超过了220%。

新浪财经Level-2大单净量的数据显示,从年初至4月初,北方华创的大单净量整体上处于流出状态,表明主力且战且退,这也导致了股价的持续下行。当大单净量持续流入的时候,北方华创的股价就开始持续拉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单净量的流出和流入是如何与股价形成正反馈的。

5月17日和8月9日,B/S点也发出了提示信号,北方华创从163.7元涨至373元,区间涨幅为123.51%。

AI分时宝协助投资者把握日内交易的机会,从而降低持仓成本。当时机成熟时,AI分时宝在盘中会发出“机会”和“风险”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北向资金今天再度大幅净买入131.82亿元,连续两日净买入超百亿,为年内首次。北向资金一直被视为聪明钱,它们往往预示着市场未来的走向,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信号。北向资金怎么看?详见【北向掘金】。

需要注意的是,主力有强有弱,拉升空间也有大有小,指望主力将每只股票都拉升几倍是不现实的,也不要期望从鱼头吃到鱼尾,赚到合适的利润就行,切记不要坐了过山车。

最开始,你可能就是个散户。慢慢的,你就成为了主力中的一份子。久而久之,你就成为了主力!

好的产品就像好的股票一样,你今天不买,明天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也更不要让主力多了几件武器而超越了你。时间紧迫,话不多说,赶紧上车。武装自己,逼死主力。(文/朋朋笔记)

本产品由优品投顾提供,机构编号ZX0111。

风险提示:本产品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策略产品研发投资顾问编号A0340617070005,策略根据算法模型得出,存在局限性,不代表未来收益。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你还在等什么?现在升级新浪财经Level-2一年只要88元!

逃不出我掌心!尾盘掘金助你轻松捕获主力

日内交易还是高抛低吸?AI分时宝通通一网打尽

五星情报局全新上架!主线选股+独家分析+高手面对面 样样都不少

如何抄聪明钱的作业?【北向掘金】助你一臂之力

入口提示:新浪财经APP-行情-决策商城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新浪财经的观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