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上半年即将收官,回顾上半年的A股大盘走势可谓是一波三折。
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乌克兰危机、上海等地疫情反复三轮负面因素的冲击下,沪指从年初3600点上方一路下行,一度跌破2900点。不过5月以来,随着政策面持续回暖,市场情绪有所修复,沪指延续强势反弹趋势,又重新回到3200点附近。
上证指数今年以来收盘价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22.1.1~2022.6.14,我国股市成立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的全部阶段,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
站在当前时点,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这波反弹能持续吗?下半年A股还有戏吗?基金投资应该趁机减仓,还是加仓?

我们不如通过以下5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来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
01
经济基本面
近期市场反弹重要原因之一就是5月国内社融数据显著超出预期。根据央行发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00亿元,远超预期的23708亿元的水平;从同比看,5月社融存量同比增加8378亿元,相比上月的同比减少9468亿元大幅好转。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国内PMI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明显改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也有明显改善。
此外,5月进出口数据也出现了明显回暖: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国内进出口总值为5377.4亿美元,当月同比增长11.1%(前值2.1%),累计同比增长10.3%(前值10.1%)。其中,出口当月同比增长16.9%(前值3.9%,按美元计),进口当月同比增长4.1%(前值0%,按美元计)。
尽管目前仍有一些高频数据依然不够乐观,商品房成交量、钢材成交量、票据利率等并未快速上行,经济快速好转的可能性较低。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供应链逐渐恢复,经济动能开始向上修复,下半年的国内经济有望在二季度探底之后迎来“华丽转身”。
✦✦
02
政策面
4月26日
中央财经委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4月29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
5月15日
央行宣布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
5月23日
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
5月25日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6月1日
国务院发布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4月底以来,我们看到自上而下稳定经济大盘的各项政策密集出台:一方面,地产、平台经济、汽车等产业政策陆续发布;另一方面,加大留抵退税力度、专项债提前发提前用、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增加等总量政策力度也在持续加大。政策托底经济的诉求在国内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明显加强。可以说,当前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已经过去,不要低估政策托底经济的力量。
✦✦
03
估值面
A股市场在经历了全面显著的调整以后,整体风险释放较为充分。从主要市场指数来看,上证指数估值(PE-TTM)回落至12.83,处于近十年38%分位,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当前估值(PE-TTM)分别为12.45、50.57,分别处于近十年52%和40%分位,整体低于历史中枢水平。
主要股指过去10年市盈率变化情况
分行业看,多数高成长行业估值较年初已有显著回落,其中,电力设备行业PE估值降至近十年47%分位,计算机、电子行业PE估值分别处于近十年15%和4%分位,医药生物行业PE估值处于近十年1%极低分位水平。
申万一级行业当前市盈率及历史分位

✦✦
04
情绪面
截至6月14日,2022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额为9554.44亿元,同比较2021上半年日均成交额有所上升,但较2021年下半年回落。2022上半年两融余额持续下行,2022上半年两融交易额占A股总成交额比例在1月和2月震荡下行,3月以来出现微弱上升态势,市场情绪略有回暖。
预计下半年在企业经营压力缓释、市场流动性转好带动下,投资者情绪触底回升概率较高。
A股日成交额(单位:亿元)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右轴,单位:%)

✦✦
05
资金面
外资方面,今年3月由于市场表现萎靡,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而4月以来北向资金恢复净流入态势。尤其是5月27日至6月10日,北向资金久违地连续10个交易日实现净流入。
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影响海外市场波动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维持健康发展的背景下,三季度或将看到外资重新流入A股。
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金额(单位:亿元)

新发基金方面,无论是新发数量还是新发规模均已降至近3年的低点,尤其是偏股型新发基金规模较2021年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在于市场较弱背景下基金赚钱效应的下降。下半年随着A股盈利拐点的出现,新发基金热度有望逐步回暖。
近3年新发基金规模及数量变动

投资大师利弗莫尔曾说:“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在股市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曾经发生,以后还会发生。”A股也是如此,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周期,有波峰就有波谷,我们身处其中值得傍身的武器除了头脑,还有毅力。
每次走到市场的分歧点,与其纠结加仓还是减仓,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想赚多少钱?能亏多少钱?
长期而言,股市上涨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上涨,只要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趋势坚信不移,市场短期的波动就不可怕。把心态放平,给信任的基金一些时间,在长期与波动共处的过程中终将获得属于自己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