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营收下滑市值蒸发、多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 三只松鼠代工模式引质疑

时间:2021-12-31 18:24:00 |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财经

近日,三只松鼠(300783.SZ)又站上风口浪尖了。12月26日,有网友晒出三只松鼠2019年10月的产品宣传海报,海报中模特“眯眯眼”、“厚嘴唇”的妆容,引发广泛争议。

事实上,作为“网红”企业,从产品质量问题到营收下滑,再到大股东减持,三只松鼠近年来引发的争议一直不断。

营收下滑 三只松鼠股价腰斩

据三只松鼠招股书与近年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三只松鼠的营收分别为44.23亿元、55.54亿元、70.01亿元、101.73亿元和97.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3.02亿元、3.04亿元、2.39亿元和3.01亿元。

从2020年开始,三只松鼠的营收开始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约为97.94亿元,同比下降3.72%,2021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70亿元,同比下降2.23%;归母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67.35%。

三只松鼠表示,2021年营收下滑是因为该公司延续始自2020年基于“互联网去中心化”环境变化做出围绕“规模与利润”的调整。其中,主品牌“三只松鼠”以利润产出作为战略调整期的导向,聚焦坚果品类。

营收下滑导致资本市场选择用脚投票。

三只松鼠于2019年7月1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代码为“300783”。成为“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在上市后不到一年时间里,股价从发行价的14.68元/股涨到最高触及91.59元,总市值一度将近360亿元。

但从2020年6月以来,三只松鼠股价出现持续下跌,2021年3月一度跌至34.01元/股,股价仅仅约占峰值的三分之一,即使后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股价始终在40元上下浮动,总市值仍不足高峰期一半。

大股东减持

三只松鼠也遭遇了大股东减持等一系列问题。根据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三只松鼠上市之际,IDG资本旗下子公司NICE GROWTH LIMITED持有三只松鼠的股权。今日资本全资控股公司LT GROWTH持有三只松鼠股权。

从2020年以来,三只松鼠被NICE GROWTH LIMITED、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LIMITED和gao zheng capital减持,尤其是NICE GROWTH LIMITED,从2020年7月就开始减持股份。

2021年9月30日,三只松鼠又发布公告披露了股东更多减持计划,股东NICE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GAOZHENG CAPITA LLIMITED合计持股18.37%,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不超过2406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当前公司总股本的6%。

过度依赖代工厂模式

食品质量问题频发

除了资本市场外,三只松鼠近年来也多次被消费者投诉,被监管部门通报质量问题。

今年11月12日,微博网友@三千天真发布微博称,其在薇娅直播间买的三只松鼠每日坚果变质发霉。次日,又有网友在微博投诉天猫超市买的三只松鼠手撕面包“居然发霉”。11月15日,三只松鼠就此事回应称,已对消费者进行了先行赔付,最终原因正在调查中。“公司已邀请属地监管部门对供应商出厂环节、自身分装及物流仓储环节、经销商转运销售环节等开展全面排查。

今年5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5月10日,三只松鼠回应,此次不合格原因为运输过程中未按要求存放,同批次产品已召回。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三只松鼠在质量把控、内控体系、人员培训、流程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企业产业链不完整、过度依赖代工厂等进一步加剧其产品出现食安问题的风险。三只松鼠的经营思维是用轻资产运营来规避重资产的经营风险,降低成本出发点无可厚非,但代厂模式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容易失控,企业无法盯住生产环节。”

朱丹蓬认为,三只松鼠近年频频陷入舆论风波的根源正在于“贴牌+代工”的生产模式,其代工厂多是质量检控等方面配置较低的小企业,造成产品问题频现。

瓜分6666元现金红包!领取8%+理财券,每日限额3000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