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市场 >

近一年收益8.06%的定开纯债,正在开放期,敬请关注!

时间:2022-03-24 08:27:39 | 来源:市场资讯

从银河证券看到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2月28日,标准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下跌8.75%,标准指数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下跌6.42%,偏股型基金今年以来下跌8.95%,普通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下跌0.87%。债券型基金中,纯债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上涨0.54%,定开纯债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上涨0.56%,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A今年以来上涨0.88%。涨跌之间,纯债基金的“稳”与“香”,可见一斑,而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基金代码A类007710,C类007711)属于定开债的优等生,也再也隐藏不住。

其实,债券基金的稳健,不仅仅体现在2022年,wind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1年间,债券基金指数有13个年度获得了正收益,其中有8个年度收益率在5%以上,15年间年化收益率为5.81%。

债券基金的大家族中,成员众多,如果按照申赎的便利性,债券基金可划分为开放式债券基金和封闭式债券基金。而介于这两者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债券基金,叫“定期开放债券基金”,这类基金采用“封闭管理+定期开放”的运作模式。封闭期内暂停申购赎回,按合同约定一定周期会开放一段时间给投资者申购、赎回,兼顾封闭运作优势和流动性需求。

定开债的优点有:

01

定开周期内封闭运作,可以避免频繁申赎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基金经理可以提高投资策略的一贯性和基金投资组合的稳定性,有更多施展投资管理能力的空间。

02

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定开基金封闭期间杠杆最高可达200%,普通开放式基金只有140%,在市场条件有利的情况下,能够获取更多的杠杆套息收益。

03

优化投资体验,对于投资者来说,间歇性提供开放和赎回,既满足资金的流动需求,又可以减少冲动操作,避免不理性操作。

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就是这么一只定期开放的定开债。它成立于2019年9月26日,属于中长期纯债基金,既不投资于股票,也不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除外)、可交换债券,风格相对稳健。

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A自成立以来,净值走势稳健、业绩表现较为优秀,为持有人创造了有竞争力的绝对回报。银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A自2019年9月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4.2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93%,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近两年回报10.59%,同类市场排名前2% (4/311)。近一年回报8.06%,同类市场排名前2% (6/427)。

同时,wind数据显示,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A近一年的最大回撤为0.29%,而同类平均的最大回撤是0.45%,在震荡市中体现了较强的防御能力。

展望2022年的债券市场,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的基金经理杜钧天认为,在宏观经济方面,国内面临内需不足及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而外部美联储则进入加息缩表的政策通道,两个主要经济体的政策矛盾及宽货币、宽信用的组合将主导全年的投资者情绪。但整体货币政策易松难紧,债市不具备单边转熊的基础,需警惕的是目前利率债总体绝对收益率水平偏低,偶发的宽信用政策新闻及社融数据将会牵动投资者情绪,促使收益率回升,这使得我们在2022年的运作中会着重从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及套保手段上获取优于市场的收益水平。

从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目标来看,5.5%的GDP增长目标要实现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因此杜钧天倾向于认为,决策层可能会出台更多稳增长举措,这也是市场所期待的。“历史上的传统方式是通过降准降息让流动性先流到金融机构,之后再逐渐流向实体经济,这个过程较为漫长,同时随着货币政策的宽松,它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在此基础上,叠加今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我们比较看重减税降费相关的政策,即通过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的方式让市场主体的现金流更充裕,从而逐渐改善消费投资。”

总体来看,杜钧天认为今年债市还是偏震荡的行情,基本是宽信用主线和阶段性的宽货币交替,影响债市在不同情绪中切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用倒金字塔建仓的方法,操作上偏左侧交易多一点,尽可能地捕捉波段机会来获取全年超过指数的收益。”

风险防范和回撤管理方面,杜钧天表示,因为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的投资组合不涉及信用债,所以相对而言防控风险的手段也较多。“首先是久期摆布策略,在对债市较为悲观的时候缩短久期,乐观的时候则适当放长。另外,还可以通过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通过观察季报数据,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传统的债券基金参与国债期货并不活跃,这也是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的一个相对优势。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用3年的现货构建基础仓位的同时持有空向10年的期货,在不考虑期间利差变动的情况下,理论上是可以消除收益率波动的影响,让投资人只享受票期收益的。因此,即使在震荡市,格林泓泰三个月定开债也可以通过参与国债期货增厚收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