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房地产行业大跌超7%、大金融下挫超4%,稳增长相关板块整体表现靠后,引发了市场对未来的担忧。

(Wind,2022/4/18-4/20,申万一级行业,历史涨跌幅不代表未来表现)
很多小伙伴纷纷问我们,金融、地产为什么会跌呀?说好的稳增长主线也不行了吗?金融、地产未来还有行情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将一一解答。
回顾
重磅大事件
我们先来回顾市场上近期有哪些大事。
4月以来,国内疫情发酵切断了市场的宽信用、稳增长交易主线,在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下,国债利率震荡下行。
4月13日,国常会提及“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引发市场降准预期。
4月15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本周,一季度经济数据落地,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2.7%。另外,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
分析
为什么调整
对于近期大金融调整的原因,我们认为:
第一,前期市场对降准降息期待较高,相应地,大金融板块也有不错表现。但上周末降准落地幅度低于普遍预期、也低于近年来力度,属于克制的放松。可能是受制于通胀和美联储快速加息。导致相关板块出现阶段性回调压力。
第二,近期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较为疲弱,主要是地产拖累以及疫情冲击影响。基本面走弱+政策不及预期,导致经济相关的大金融板块进一步调整。
展望
后市怎么看
降准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虽然降准幅度低于预期,但仍将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历次降准落地后一周市场上涨占比较高,创业板指与沪深300上涨占比均达六成,从历史涨跌幅中位数来看,沪深300涨幅为0.5%,创业板指涨幅为1.08%,降准落地后一周创业板指表现优于沪深300。

(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历史涨跌幅不代表未来表现)
对于政策而言,相比于降准,可能眼下更重要的是控疫情、宽财政、松地产、扩基建等其他组合拳,尤其要避免地产“硬着陆”。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承压的背景下,稳增长依然是政策发力方向,这也是市场关注焦点。随着未来更多政策逐渐落地,相关板块或仍将有超额甚至绝对收益。
从稳增长主线来看
首先,地产政策放松预期持续升温,地产信用风险逐步化解,有望带动地产估值进一步修复,关注房地产及建材、家电、家具等地产链。其次,国内政策放松预期持续升温,银行、券商等高股息板块兼具稳定性与政策驱动,进可攻退可守,后续可关注银行、券商等板块。
从一季报超预期来看
当前提前披露一季报预告且预盈的个股中,我们关注半导体、军工、医药等成长行业的部分子板块,以及化工、有色、煤炭等上游资源行业。
如果你长期看好价值风格板块,又不知从何入手,不妨关注永赢沪深300;如果你关注成长行业的部分子板块,不妨关注永赢创业板。

本期福利
规则说明:
1、统计时间截至于2022年4月29日17:30。
2、小赢将随机挑选留言上墙,上墙并不等于获奖,最终获奖以收到小赢的获奖回复为准。
3、同一微信号/手机号等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其中任意一项存在相同,均可能被视为同一用户,同一用户仅可参与活动一次,不可重复参与。在活动期间,因用户不遵守活动流程、恶意取关服务号等导致出现的人为问题,无法联系到用户,小赢无法负责哦。
4、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永赢基金所有。
注:永赢沪深300和永赢创业板基金费率详见产品法律文件。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沪深300属于中风险(R3)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永赢创业板属于中高风险(R4)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成长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敬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
免责声明:本材料由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本材料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材料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材料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材料,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