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前海开源惠泽定开债券(代码:009788)经历了2年的封闭运作,迎来了首个开放申购期,我们特意采访了该产品的基金经理李炳智。
李炳智,前海开源基金固定收益本部总监助理、基金经理。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具备10年债券市场工作经历,5年公募基金投资经历。
基金经理201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职信唐货币,中航证券债券交易员、投资经理助理,前海开源基金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固定收益投资决策委员会秘书。
李炳智先后管理过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灵活配置基金等。现任前海开源鼎瑞债券基金、前海开源瑞和债券基金、前海开源嘉鑫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前海开源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前海开源惠泽两年定开债券基金、前海开源惠盈39个月定开债券基金、前海开源弘泽债券基金及前海开源丰和债券基金基金经理。
Q:请您回顾一下今年债券市场的表现情况
A:春去暑至,转眼22年已过半,上半年国内疫情频发打断诸多正常生产、生活,海外更是爆发局部战争、世纪大通胀,在此诸多不确定性下,石油、美股、美债等波动巨大,反观国内,权益市场探底回升表现出极强韧性,固收市场却是波澜不惊。年初10年国债2.8%,经历央行降息、疫情、海外战争与通胀等,截止今日10年国债2.84%,半年内于2.65%-2.85%的区间内窄幅震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年美债从年初1.5%附近最高升至3.5%,当前在2.9%附近震荡,与我国国债利差形成倒挂。
国内债券市场窄幅震荡、中枢不变,是反映的我国经济基本面及货币政策。自去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在房地产等的带动下下行压力较大,1月份开始央行及时降息,维持货币合理充裕,以DR007为代表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二季度低至1.6%,持续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叠加几个经济发达地区爆发疫情,二季度经济基本面触底;通货膨胀方面PPI逐步走低,CPI也维持在低位,物价相对平稳。较弱的经济增长、较低的通胀膨胀、宽松的货币使10年国债两次冲击2016年2.65%的收益低点,仅次于2020年疫情期间极度宽松的货币和基本面极度悲观情绪下创造的近十余年低点。但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货币宽松力度尚不及2020年、海外通胀导致美债大涨,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债券收益率的进一步走低。
Q:请您展望一下今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的表现
A:展望后市,疫情后生产、消费逐步恢复,房地产销售触底回升,刺激政策逐步落地产生效果,经济基本面预计走强,而在宽信用逐步产生作用后,资金流入实体,银行间市场利率会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且下半年猪肉涨价可能带动CPI上升,诸多方面导致下半年宏观环境对债市相对不利,债市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
Q:请您介绍一下前海开源惠泽债基的基本情况
A:该产品是一只两年期封闭运作,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经过两年的封闭运作,于7月7日至7月20日开放,投资人可于开放期办理申购、赎回、转换业务,7月21日起进入下一个封闭期,封闭期间本基金不接受申购、赎回、转换申请。为了让利投资人,产品自今年6月14日开始,将年管理费率从0.25%下调到0.15%,详阅基金管理人于6月14日发布的公告。
第一个封闭运作期结束,费后年化收益2.76%,下一个封闭运作期拟于7月下旬开始,敬请投资者关注。
Q:根据上面您对债券市场的判断,前海开源惠泽债基在第二个封闭运作期间,拟如何投资
A:下一封闭期惠泽拟采用纯利率债策略,主要投资于国债及政金债,主动规避信用风险;通过合理运用杠杆以增厚收益;运作期内各资产买入并持有至到期,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净值波动的风险相对更低,给持有人带来良好的持有体验。欢迎各位投资人认购。
数据来源:前海开源基金,前海开源惠泽两年定开债券成立于2020年07月07日,李炳智自成立日起任职,在每个封闭期,本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该封闭期起始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并执行的金融机构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1%,2020-2021年,基金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1.10%/1.53%、2.86%/3.14%。
风险提示:本产品由前海开源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或销售渠道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风险(评级来自银河证券),本基金适合C2及以上投资者购买。不同的销售机构采用的评价方法不同,本基金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存在不一致的风险,投资人在购买本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