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市场 >

Fund Talk | 新能源、新能车、碳中和都没分清,又如何去投相关基金?

时间:2022-07-13 08:38:31 | 来源:市场资讯

事先申明,连我自己都嫌这个标题太长,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这个标题还是被我简化过2-3次的,真正的标题除了新能源、新能车、碳中和这三个指数,可能还得加上内地低碳、环保、新能电池和光伏这四个指数。

这一切只能说都是新能源主题太火惹的祸,那样的新基发行频率太密太过火。

所以借着最近正好研究过几只新能源主题的基金,结合很久之前就研究过的,以及长久以来的储备,我倒是觉得有必要来讲一期基础版的新能源相关主题基金,不为别的,就为今天标题那长长的一问:

如果连新能源、新能车、碳中和、内地低碳、环保、新能电池、光伏等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又如何去投资那些相关的主题基金呢?

所以讲吗?讲啊!也没啥好卑微的,也没啥好致敬的,毕竟连陈奕迅本人都不知道为啥《孤勇者》就成了一首儿歌。

那就开始吧。

话说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从碳中和这个话题说起。

所谓碳中和,之前文章已经介绍过了,简单来说就是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收支相抵”。

而从各个国家的实践来看,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主要又可以分为如下图的两大类:

一类叫做“高碳减排”,也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关停高碳排放的行业和生产,以及创新工业生产模式等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

这条路径主要涉及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偏生产端的行业。

另一类叫做“深度低碳”,也就是通过能源革命,用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的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这条路径会涉及很多新能源相关的行业(或产业),也是后面诸多新能源相关主题指数的重点投资方向,具体会包括:1)清洁能源相关的太阳能(光伏)、水电、风能、核能等,2)能源存储相关的电池、能源金属等,3)改变人类部分高碳生活方式的新能源车,以及4)减碳相关的环保行业等。看到这里,大家可以想见碳中和这个主题还是挺“包罗万象”的,至少在行业层面会涉及上述提到的诸多行业,而这也正是近期新发行的8只碳中和ETF(对标SEEE碳中和指数)的主要投资方向,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SEEE碳中和指数算是一个宽基指数。

顺着这根藤,我们来顺手摸个瓜。

这第一摸就先出来两个:内地低碳和中证环保。

内地低碳指数我之前正好介绍过,有兴趣大家可以去仔细观摩下。

相较于高大全的SEEE碳中和指数,内地低碳指数只重点涉及“深度低碳”部分的清洁能源、减碳和储能这三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子板块无疑是清洁能源里面的太阳能(光伏)、水电和储能里的电池。

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地低碳指数可以认为是碳中和指数的一个精简版本,两者基本可以互换,正如我在之前写内地低碳的文章中有提到过一嘴,早在最近新发8只碳中和ETF之前,场内就已经存在名为“碳中和ETF”的产品,而这只产品跟踪的就是内地低碳指数。至于中证环保指数,我列在这里纯粹是凑数的,虽然其覆盖的板块倒是和内地低碳差不多,并且借着碳中和和新能源的风口似乎有点老树发新芽的迹象,但是鉴于其底子略差,我就不多展开了。

如果真要投环保的话,那不如直接投内地低碳,后面我会给出这个论断的证明。

说起来上述顺手摸出来的瓜应该是3个,除了内地低碳和中证环保之外,还有一个应该是中证新能源(简称“中证新能”,下同)。

这是因为中证新能指数和上述两个指数覆盖的板块重合度很高,同样都覆盖了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水电等)和储能里面的电池,并且光伏和电池都是权重占比超过7成的重要子板块。

区别在于,中证新能基本不含环保板块,除了太阳能(光伏)之外,诸如水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占比不像内地低碳和中证环保指数那么高,取而代之的则是储能部分被称为“能源金属”的锂、钴等电池原材料。

不得不说中证新能是个极其重要的指数,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个指数可以作为整个这一批新能源相关指数的基准:管你是新能源还是旧能源,碳中和还是致中和,拉数据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比较基准就是中证新能。

不过在拉出来遛之前请容我把其他3个瓜先摸完。

第一个就是名气和实力都不逊于中证新能源的中证新能源车(简称“CS新能车”,下同)。

新能源车大概是近期最火的话题了吧,不过既然比新能源多了一个“车”,那么新能车自然和新能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之处在于,两者在储能部分几乎完全重合,电池和能源金属都是两者权重占比极高的板块;区别之处则在于,新能车还会涉及新能车产业链的中游汽车零部件和下游整车及服务等部分,但同时并不会涉及新能源覆盖的清洁能源发电部分。

而另外两个瓜就简单了,因为瓜如其名:

新能电池就是那个储能的电池,以电池为主,辅之以电池相关的零配件和设备等;而中证光伏就是那个清洁能源发电的太阳能,以光伏设备为主,辅之以光伏发电、电网设备等。

讲到这里,7个瓜的大致概念就算是摸完了,不过我估计这一顿介绍的效果多半能把人给直接整晕,就像那7个葫芦娃一样,不标点颜色你都搞不清楚谁是谁,就像这样的:

所以就来个标色版的行业分布图吧:

其实说起来这七个指数的重合度主要就在电力设备这个申万一级行业上,所以上图中我把这个一级行业细分成二级子行业来展示了,其他行业继续保持一级行业展示。

对照上图来看的话,大致可以把这些指数分成三大阵营:

第一大阵营是偏重新能源的,指数包含内地低碳、中证环保和中证新能,这些指数不仅重仓有储能的电池,也重仓太阳能发电的光伏设备,以及公用事业里面的电力(主要是水电)。很明显,单纯以光伏设备为主的中证光伏也可以被归入此阵营。第二大阵营是偏重新能车的,指数就是CS新能车,主要重仓产业中游的零部件(动力电池是其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也是权重占比最高的部分)、产业上游的原材料(主要涉及有色和化工等行业,其中能源金属是权重占比最高的),以及部分产业下游的整车及服务等。新能电池虽然也是新能源的重要板块之一,但从实际成分股的所属板块构成来看,显然新能电池归入新能车阵营更为合适。第三大阵营就一个碳中和,正如前文所言,这个指数更像是一个新能源相关概念的宽基指数:

一方面,其在行业上较为分散,新能源和新能车的各个板块均有涉及和覆盖;另一方面,其在行业上的配置又相对均衡,行业集中度相对其他指数而言没有那么高。

所以这个指数被8家基金公司同时申请发场内ETF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指数确实可以名副其实的一网打尽所有新能源相关概念。

这些指数从市值规模上似乎没啥好多说的,基本都是以大中盘为主,除了新能电池的中盘占比接近50%之外,其他指数基本都是大盘股占比超过5成,甚至最高可以到7成。

个股风格层面倒是可以看一下:

印象中这些指数似乎都应该以成长为主,实际上也大抵如此:

特别是中证新能源、新能电池、中证光伏、CS新能车这几个指数,成长风格极为明显,且几乎可以忽略其价值占比。

而碳中和相关的三个指数(碳中和、内地低碳、中证环保),虽然也是成长更占优,但价值也有部分占比(主要来自公用事业板块)。

这里我专门讲指数的风格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这些指数的走势: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上述只列了5个指数(新能电池和中证光伏的数据部分缺失),且数据是从2017年6月30日开始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走势最浪的无疑是中证新能和CS新能车,碳中和和内地低碳似乎有点越走越像的趋势,而中证环保你就说是不是不看也罢呢?

如果这还看不清楚的话,那就再看下图:

基于上图,我先把前文的坑填一下:投中证环保不如直接投内地低碳。

原因在于,两者的行业构成极为类似,走势上又高度相关,但很明显的是,在两者年化波动率差不多的情况下,内地低碳的年化收益可以甩中证环保三条街以上。

至于两个碳指数(碳中和、内地低碳)和两个新能指数(中证新能、CS新能车)如何做投资取舍,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对于(广义上的)新能源这种偏主题的指数而言,常用的投资方式往往是定投,既然是定投,显然高波动高收益的两个新能指数会更适合作为投资标的。

至于数据不足的新能电池和中证光伏,在指数走势上看起来基本和两个新能指数差不多:

写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只不过,尘埃这种东西,只要不是时代的,那还是挺容易又飘起来的:

飘起来之一:

一直致力于推动欧盟绿色进程的主力军、人称“欧洲环保先锋”的德国,这两天竟然要修改法律草案,取消其中涉及的“在2035年之前能源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

这都行?

飘起来之二:

今天我所讲的指数全部都来自中证指数公司,但是我估计不少小伙伴已经看到了,新能源系列的同类指数不仅不止一家指数公司在出,甚至同一家指数公司也不止一个指数。

比如新能源主题指数,除了中证新能之外,还有国证新能,以及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指数(简称“新能源”)和中证新能源产业指数(简称“CS新能源”)。再比如新能车主题指数,除了CS新能车,还有国证新能源车(简称“新能源车”),以及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简称还是“新能源车”),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简称“CS智汽车”)和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简称“智能电车”)。

其他还有几个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吓你们了。

飘起来之三:

不熟悉我的小伙伴看到飘起来之二里面列举的这许许多多指数大概率是被会心一击,但熟悉我的小伙伴则应该是会心一笑。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以上都不重要,因为我们还有主动管理的新能源主题基金可以选择,不过这个可能要听(不知道还有没有的)下回分解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