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A股、港股几经波澜,2022年一季度主要股指普遍回调,不少热门赛道、龙头股近乎单边下跌,偏股型基金亦出现明显回调。
2022年一季度主要指数涨跌幅

面对市场回调,投资者纷纷来问,基金还要坚持持有吗?其实小编和大家一样,心中也是无比难受,那究竟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试着来寻找答案。
1
面对市场回调
基金还要坚持持有吗?
对于老基民来说,“基金回撤”应该并不陌生,这在以往的投资中时常发生。那坚持与不坚持的最终结果都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看。
以代表权益基金平均回报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从过去16多年的走势看,期间不论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股市去杠杆、2018年的贸易摩擦的大幅回调,偏股基金收益早已实现突破:16年时间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涨幅923.60%,远超同期上证指数(涨幅180.11%)。(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06/1/1-2022/3/31)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06/1/1-2022/3/31,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代码:885001.WI,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
市场后续会如何,曾无数次令人看不清,但回过头看,似乎什么也没改变,这次的回调,和以往会不一样吗?
市场涨涨又跌跌,投资收益或许会迟到,但长期大概率会回归。尤其是当你持有一只好基金时,回调时放弃可能会错过后期更多的上涨。
2
当前主要指数估值偏低
极具投资性价比
当前市场主要指数如上证指数、中证500、沪深300、恒生指数等经过前期回调已处于历史估值较低分位数水平,极具投资性价比。
我们不妨多些耐心,坚信长期,多些信心,静待时间证明。

在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坚定信心的前提下,对于优质基金我们除了坚信长期持有外,在面临市场较大的波动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快速弥补前期市场回调带来的浮亏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如下两个办法。
3
看好后市,不妨定投加仓?
市场震荡回调时开启定投,通过分批投资、摊低持有的单位成本以静待反转,在市场上涨时有望更快实现盈利!

4
看好后市,不妨逢跌加仓?
“逢跌加仓”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越跌越买,大跌大买。它和震荡市定投原理有相似之处,均是通过下跌积累便宜筹码,通过拉低单位持有成本以此实现更快盈利。
比如,采用达到一定跌幅加一份仓,达到两倍跌幅,加双份仓。假设当前原本持有10万,比如下跌10%时,加仓10万元;下跌20%,加仓20万元,以此类推。为了更形象展示,以下跌初期基金净值为起点,比如假设净值1元,在净值下降10%至0.9元、下跌20%净值到0.8元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下跌幅度进行翻倍补仓,当净值下跌20%到达0.8元后触底反弹,只需要再涨8.425%就能回本。
逢跌加仓法
分批买
买入金额
买入份额
净值1元
原本持有10万
持有10万份
净值0.9元
100,000元
111,111份
净值0.8元
200,000元
250,000份
平均持有净值成本
40,000元/461,111份
=0.8674元
回本需要涨幅
(0.8674-0.8)/0.8
=8.425%
以上数据为情景模拟,仅供案例参考,不代表真实情况。
如果您没时间关注市场,可选择对看好的优质基金设置定投;如果您有闲余资金且经常关注市场,可在下跌时手动逢跌补仓,待市场反弹时争取能更快追得上上涨,力争早日弥补前期市场回调时带来的浮亏。
可能大家都听过巴菲特那句至理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投资是逆人性的,不过只要我们克服对亏损的恐惧,客观理性分析现状,寻找正确的解决之道,相信就能迎来春暖花开!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本产品经销售机构评估为中高风险。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