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ETF基金经理龟速建仓!是“真怂了”还是“有良心”?

时间:2021-03-19 17:41:23 | 来源:裸眼看财经

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51 篇文章

2000字 | 全文阅读需15分钟

基金经理对当前市场有多谨慎?我们往往能从权益基金的仓位中找到答案。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披露有很大滞后性,大家便开始在更加透明的指数基金中找答案,刚刚好,新ETF要在上市前发布一次最新的持股仓位,这个仓位数据是最及时且精准的。

昨天,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在上市前夕就发布了这样的公告,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将要在3天后上市交易的这只ETF,最新持股仓位竟是0。换句话说,这只基金在成立后的这12天内没有买任何股票,要在后面这3天建满。

这样的事情在公募行业恐怕是头一次,建仓速度也忒慢了,基金经理完全是被这轮行情吓到了。这件事情被主流媒体报道后,评论区却被一片好评刷屏了,大多数网友都给基金经理点赞,觉得这才是“有良心”的基金经理。

建仓速度快也不是慢也不是

关于新基金建仓速度这个话题,我们并不陌生。上周,汇安基金便因为新基金建仓速度过快被财经大V点名,基金公司因为舆论压力连夜发布了致歉声明,希望投资者能理性看待市场短期的涨跌,希望大家能多给基金经理一些时间。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只叫汇安均衡优选的基金,这只基金刚成立不久,原本应该还处在建仓期躲过这轮调整行情的,没成想,在几个交易日里,这只基金净值回撤的程度异常凶猛,短短11个交易日便回调了20%以上,这可把一堆财经大V激动坏了。

大家之所以肯定这只基金建仓速度很快,也都是从净值的表现中猜测出来。对待权益基金也只能这样,因为新基金只有在建仓结束后才能发季度报告,发季度报告的时间也有很强的滞后性,最终得到的仓位数据完全不具备参考系。

当然了,新基金建仓速度也不能过分慢。基金公司一般会给新基金3个月以内的建仓时间,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会在1个月内完成建仓,这也要看具体的行情,市场处于低位时新基金建仓会相对容易,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配置一批优质的资产。

投资者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建仓快了亏钱不行,建仓慢了没赚到钱也不行,我们甚至会把全部的锅甩在基金经理头上,拿这位基金经理跟当下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做对比,其实是站在了上帝视角在回看当初的选择,这多多少少是有些欠妥的。

ETF的建仓速度再慢能多慢?

ETF,是一类特殊的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意思是这只基金会把100%的仓位配置到成分股上,持仓是固定和透明的,净值表现也会保持跟指数同步;特殊的意思是这只基金可以上市,是二级市场上很好的交易工具,具备流动性。

作为一只指数基金,所有的ETF产品都要在上市之前完成一件事——建仓。跟权益基金的建仓有所不同,ETF产品也把仓位拉满,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复刻指数基金的涨跌表现,才是一只优秀的指数基金产品。

我们先来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产品,什么样的基金更好?答案是净值表现跟沪深300指数走势相差越小的越好,要上市的ETF略有不同,不仅要降低跟踪误差,还要有很好的流动性,不至于因为盘子太小发生溢价折价。

回到我们要聊的这个话题,ETF的建仓速度再慢能多慢?一般来说,基金公司要在上市前3个交易日左右发几则公告,告诉持有人最终的上市安排,再就是披露ETF最新的投资情况,其中便包括了对各类资产的配置情况和进度。

即便是在发布这则公告时,这只ETF就像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完全没建仓,也要在后续这3个交易日内把仓位建到100%,其实在建仓期内的速度快慢对最终业绩的反应会相差很小,建仓快慢究竟是好是坏,也要跟建仓期内指数成分股的表现有关。

谁还不是“有良心”的基金经理?

每位基金经理都有他对于市场的判断,无论是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还是主动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想把自己管理的基金业绩最好,都想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更好的回报,不然,故意把基金业绩最差,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只不过,不是基金经理想把业绩做好就能做好,即便是达到了基金经理自己的预期,也会被跟其他基金经理做对比,总会有一个业绩更好的基金经理出来。业绩最终好不好,要看市场走向跟基金经理的配置方向搭不搭,有很多的运气成分。

谁还不是“有良心”的基金经理呢,这些基金经理的出发点都是为持有人好,没有什么差别。即便是建仓快导致回撤较大的新手基金经理,不也是基于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想为大家快速盈利吗,只不过不巧的是,后续市场的走势偏离了他的预判。

投资是有运气成分的,散户是这样,机构也是如此。我们只能在众多基金经理中寻找选股能力强、持股周期跟自己预期匹配、配置风格顺遂自己心意的那一位,很多投资者没有自己的预期,那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就是很好的选择标准。

大家对于基金经理建仓快慢这点事,还是佛系一点比较好。很多不好的评论其实并不是出自持有人之手,而是来自义愤填庸的跟风者,但对基金经理的伤害是挺大的。可不能让这些辛辛苦苦做投研的人们寒了心,行业风气还是积极点会更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