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估值越高越是成长股的观念是错的?浙商证券李超:归根结底要看盈利增速,警惕短期盈利不兑现的情况

时间:2022-03-02 12:22:26 | 来源:新浪基金

3月1日,汇添富基金经理乐无穹与浙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就“2022年投资机会在哪里”主题进行分享,李超表示,

1.从国际视角来看,我们当前处在一个美元大的贬值周期中,它大概是从2018年底开始,我们预计到2028年底,十年是一个比较大的美元贬值周期。尽管阶段性我们看到美元反弹,但是不改变这个大的趋势。美元周期是有它的经典性的规律的,大概就是7年升、10年贬,这个规律基本上也没变过。这个贬值的周期中,大量的海外资本还是会配到中国来,而且中国现在基本上在整个新兴市场还是属于低配的,比印度要低很多。从全球未来7、8年的角度,政治稳定、经济能够有效地发展、不断地诞生好的企业,而且盈利会改善,其实在新兴市场很难找到。所以,大量的海外资本流入,也会导致市场的风格是偏价值的。如果拉长周期,比如看五年、七年,看再长一点维度,这是它持续加强的一个逻辑。

2.对普通投资者来讲,还是均衡配置好一点,因为专业的拐点判断起来难度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难度太大,因为你不可能具备这么强的宏观的技术背景和对市场整个估值等等识别,配置均衡一点,在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结构下其实是比较合适的。

汇添富基金乐无穹、浙商证券李超:全球波动加剧,投资路在何方?查看视频

乐无穹:欢迎李超总来到我们的直播间。

李超:各位投资者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乐无穹:李超总是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生导师,银保监会精算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在宏观研究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积累和专长。加入浙商证券之后,任首席经济学家,也是带队在2021年获得了宏观经济的水晶球、金麒麟、上证报以及新财富的各大奖项。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李超总为我们分析一下当前的宏观形势以及今年权益市场的策略。我是汇添富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的基金经理乐无穹。

我们直接进入主题,最近市场比较动荡,大家都在关心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政治方面,我们不会过多地讨论,但是国际形势变化对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是有一些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我们目前发生的国际形势以及后续的一些影响,李超总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是不是有些想法?

李超:整个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的大的风险,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它,其实全球有一个深刻的格局的变化,就是供应链本身处在比较脆弱的阶段,尤其是疫情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过去我们一般遇到一些局部的地区战争,往往是短期影响市场风险偏好,风险资产受一些冲击,避险资产受益,大类资产配置,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从这一次俄乌的冲突来看,暂时还基本是处在一个可控的状态,对全球的供应链的冲击,因为毕竟还是局部的冲突,尤其是从美国的角度,它没有深刻地参与这个战争,形成过去“代理人战争”的模式,没有形成超级大国之间真实的对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比如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或者是机构投资者来讲,没有必要天天根据战争的形势去调整自己的组合,这是非常没有必要的。但是可能会有一个临界点,如果出现比较大的临界点变化的时候,可能才会出现一些大类资产(的调整),比如黄金、原油、军工、货币市场基金等等判断,肯定是要出现大型的冲突,三四十年一遇的剧烈的冲突,导致出现全球走向大的滞胀,我们肯定大类资产才需要做这样的调整。平时即便大家觉得媒体报道很多,居民讨论也很多,千万不要根据公众号讨论的一些东西去大幅度地调整自己的大类资产,这是没有必要的,基本上大家可以继续去跟踪,如果出现小概率事件大的意外再做调整,暂时目前也没有必要。比如举个小例子,我们以黄金为例,大家比较关心的一类大类资产,说战争有风险,它最受益,它是对冲股票风险资产的一个好的品种,但是如果想要靠战争在黄金上赚到钱是非常难的,因为本身预测战争的转折点,从一个风险事件暴露,大家没预料到,有不确定性,到它形成确定性,可能不是个大问题了,这个拐点一般人是很难判断的,你很难在这里边赚到钱。比如大类资产是有内在的运行规律的,美元从长期来看,和黄金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可能有95%的负相关性,那还不如赚美元贬值、黄金价格上涨的钱,长期来看它的确定性又是非常强的,没有必要搏短期的博弈。

乐无穹:李超总是以比较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其实局部的一些冲突对我们来说冲突没错,但是大家也应该在纷繁复杂的市场里去找到一些长期的视角和主线。

这是一个国际的视角和大类资产的视角,大家比较关心,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不断的变化,比如过去一个季度,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还是发生了一些不同的变化,之前高成长的板块进入比较大的回调的态势,今年以来有稳增长的这样一条主线在,李超总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A股?

李超:我稍微帮大家回顾一下,去年下半年我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观点,叫“股债双牛”。很多人很难理解“股债双牛”,说股性和债性本身就是相反的,一般股牛很难债牛,债牛很难股牛,为什么会形成股债双牛的格局?实际上是经济首先要下行,但是你又不能感觉经济马上要失速了,出现大的失速风险。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央行的流动性就会变得更友好,市场利率往往是一个下行趋势,它就带来了债牛。股票市场不是整体的牛市,它是一个结构性牛市,尤其对成长类别,它对流动性、对利率相对更敏感一些,如果确实利率下行,可能估值就会提升,所以去年下半年是利率债加上成长股组合的这样一个股债双牛,基本上都是沿着这个方向去兑现的。但是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切换的时候我们就不太去讲“股债双牛”的观点。由于去年四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比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视角来看,它已经强调稳增长的重要性了。二十大今年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平稳过渡的年份,从这个角度来看,稳增长的措施在一季度,国家对于经济开门红的诉求肯定会比较高。

经济增长目标我们预计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么低,有可能是在5.5%左右。经济(增速)从4%左右拉回到5.5%,必然是要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政策的趋于宽松的大的方向,虽然它既有宽货物,又有宽信用,但更大程度上宽的是信用。从稍微专业一点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社融增速需要有一个明显的反弹。但是过往大家又觉得要想把信用宽出来,必然要经过中国的宏观经济之母——房地产,大家又没觉得房地产有特别系统性的放松,所以在1月份的时候,当时市场的分歧是比较大的,我们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我叫“四箭齐发宽信用”,不要只找房地产这一个变量,它可能是其中之一,这里包括制造业、减碳、基建,可能加到局部的地产。1月份的信贷、社融,确实是超预期,比市场预期的强。这样它对整个周期股,稳增长的这个链条就是非常明显的提振。

今天刚刚公布了PMI数据,50.2%,比1月份还要强,有人说那不才反弹0.1%,这个反弹也不多啊,但实际上不是,2月份是有春节的,它是有非常应县的季节性回落特征的,它的季节性因素影响更大。但是这个数据出来能有50.2%,说明我们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地确立。所以,从周期股的这个方向,我们认为1季度的确定性是非常强的。

同时探讨了成长股的估值,1月份调整以来比较多,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人也都关心这个问题,我们泱泱大国的一个股票估值为什么要跟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关联度这么高?去年大家应该有印象,所谓的“价值白马”也好,“核心风险资产”也好,也因为美债收益率的一波上行,大幅调整了估值。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真的不是外资流出,它是一个可比估值来的,可比估值实际上就是从我们产业结构来讲,越来越跟美国趋同了,过去我们的产业,在全球的产业链布局都不一样,也没有必要参照你的。

乐无穹: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

李超:对,也会更多,比如说半导体我们也在不断地发展,在估值的角度就会参照美国比较头部的半导体公司的估值,包括创新药等等这样几个类别越来越像。因为可比估值,当美债收益率上行的时候,它的估值倍数就要压缩,一压缩,我们是参照它去做估值的,估值也是很微妙的一个东西,PE30倍、50倍,多少合理?我想找一个锚定的东西,找到那边去了,可能就会随着调整。但是这样的调整也不一定会使得趋势一定加强到这么强,还有两个辅助性的因素,一个是源于一些基金经理确实管理规模是比较大的,当它出现调整的时候,可能对市场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另外一类是量化私募,在趋势加强上,现在有好多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顺趋势的判断上的准确度很高,而且它是强化学习的,越兑现,它下一次越坚定地这么去做,就使得整个市场的波动肯定就被放大了,就出现了比较大的规模调整。最近成长股有比较好的反弹,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这一次俄乌的冲突,使得美债收益率上行的趋势短期出现了变化,它出现了回落,这一块也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宏观问题。首先你是有战争,大家是有避险情绪的,美债应该是受益的,但同时它也会恶化通胀,但是最后美债收益率选择的还是避险,不是选择通胀,说明之前对通胀的预期反应也比较充分,包括联储的加息等等这些因素。所以,美债收益率就呈现了20个bp左右的回落,使国内的成长股有一个短期比较好的反弹机会。是不是彻底确立了反转呢?我倾向于看“还不是”。因为3月份美联储马上要加息了,这个预期一直都在。现在由于战争因素,油价还在上涨,油价在上涨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推升美国的通胀预期。从美联储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它其实不是完全为了应对通胀,主要是为了应对通胀预期。所以,它很也可能会看着油价去采取3月份第一次加息到底是加25个bp还是加50个bp。比如说布伦特原油或者WTI的原油价格不只在100左右,要到110、120,确实有可能助推的通胀预期过强,联储可能从加息幅度的角度,就不一定是25个bp,有可能加到50个bp了。

这些预期的变化都会对美债收益率产生阶段性的影响。包括它第一次加息的时候,它给未来的预期引导也很重要,因为美债收益率往往是反映未来预期的,都有可能再次上行,可能国内的成长股还会有压力。真正的拐点,我们判断美国的通胀基本上见顶,还不需要回落到很低,但是美联储现在也比较难办,它的通胀有压力,经济虽然现在还可以,但未来是有下行压力的,再加上美股又估值比较高,金融稳定也有潜在的风险,它也是多目标来回做这个抉择的,也不可能像市场预期说的真要加6次息、7次息,市场也真受不了。市场总想给通胀找个锚,觉得应该把通胀打得很低,这不可取。只要它见着高点问题就不大了,大概率3月份美国的CPI有可能是出现高点,4月中旬公布这个数据的时候,这个阶段容易形成美债收益率的顶部,一旦确定形成顶部的话,国内的市场风格,成长股还会有一个系统性的反转,甚至有比较好的表现。

乐无穹:李超总刚才已经非常详细地给我们从国际的整个大的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一下整个市场的变化,包括从过去四季度开始的一些市场的转折,其实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看我们的A股市场,因为这是从国际宏观更多的外部环境来看A股市场,如果更进一步地看权益市场的配置来说,近一两年我们也观察到很多价值和成长之间的反转或者说是不断地切换,这种切换在过去五年或者十年的角度来看,现在这种反转比过去是需要更多加速的,我们现在看到风格的变化以及我们对未来的价值和成长的展望,您对2022年或者更长时间有些什么样的观点?

李超:有两个比较大的主线:

第一,国内去杠杆这个大的趋势,我们不希望像过去总靠大的放水去拉动经济增长,也不太可持续。所以,我们经常会有“剩余流动性”的概念,M2-GDP-CPI,看你能剩几个点。如果剩的比较少,大概率我们经济是逐渐往下走,因为潜在增速下行,企业盈利都是往头部的公司去集中的,这样它的市场风格就很容易偏价值。总体要想估值大幅度抬升比较难,企业集中度提高,受益于整个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速下行,它的风格就偏价值。另外,从国际视角来看,我们当前处在一个美元大的贬值周期中,它大概是从2018年底开始,我们预计到2028年底,十年是一个比较大的美元贬值周期。尽管阶段性我们看到美元反弹,但是不改变这个大的趋势。美元周期是有它的经典性的规律的,大概就是7年升、10年贬,这个规律基本上也没变过。这个贬值的周期中,大量的海外资本还是会配到中国来,而且中国现在基本上在整个新兴市场还是属于低配的,比印度要低很多。从全球未来7、8年的角度,政治稳定、经济能够有效地发展、不断地诞生好的企业,而且盈利会改善,其实在新兴市场很难找到。所以,大量的海外资本流入,也会导致市场的风格是偏价值的。如果拉长周期,比如看五年、七年,看再长一点维度,这是它持续加强的一个逻辑。

对成长股而言,它阶段性的一些机会往往是由于意外的经济下行之后,导致了经济国家维持的底线被阶段性突破,或者是就业产生了一些问题,国家不得不放流动性的时候。虽然它不想松,有的时候没办法,经济形势走到那个位置了,可能它就是要松一下,这个时候成长股往往是受益的。但这个是阶段性,它不会带来阶段性长期的牛市。成长股长期牛市或者是阶段性地要跑出比较大的行情,往往需要科技革命,这个科技革命,当前是处在一个孕育期,这个孕育期,我们认为最可能的就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的一波科技革命。

乐无穹:是我们年初的数字经济的主要的方向。

李超:数字经济实际上是它的一个基础。中央工作会议以来提出“产业基础再造”,这句话市场的重视度是远远不够的。这实际上是两个大的变革,一个是产业新能源化,一个是产业智能化。产业新能源化短期可能更快一些,因为我们现在碳中和推的比较积极。产业智能化是一个长期最强的赛道,它中长期壁垒强,我们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看壁垒的,新能源本身的壁垒没有那么强。第二,产业智能化的基础是产业数字化,市场最近比较关心数字经济、东数西算等等,都是跟这些东西密切相关的,但是它最终孕育到大的科技革命的时候不是基于产业数字化,是产业智能化。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而且这里边跟反垄断也密切相关,这里存在重大的预期差。很多人以为反垄断一推出,感觉对互联网的估值有很大的压缩。其实每一轮反垄断都是蕴藏十倍、一百倍大牛股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为反垄断最典型的是改善公平和效率,所以这里存在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这一轮反垄断,因为数据是这一轮反垄断的重心,数据对某些公司垄断了,未来很有可能上交给国家或者主动共享出来,谁最受益呢?谁缺数据谁最受益。所以,这里边人工智能的这些公司,比较典型的智能汽车企业、智能家电都缺数据。做饭机器人为什么没有人做得好?不是源于它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不到位,是因为它的数据不够。将来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迭代的速率快,最后就会比人做得好。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个赛道很有可能会孕育大市值的公司。不是夸张地说,很有可能全球十大市值公司在十年内会发生逆转,会出现更多的人工智能,像智能汽车,大的赛道出现人工智能巨头,而不是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长期的预判,如果按十年维度去看,有可能出现云计算比较强,作为基础设施的企业。但是大头在人工智能这个方向。芯片也可能会有一些,你就把它当成原材料,这是个底层的东西。所以,如果这一波科技革命真的出现的时候,大概率就是科技成长股会有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但是目前感觉三五年内还出现不了,但是未来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大的机会。

回答一个终极问题,最后这十大市值公司如果真出现巨变,到底是中国出现的多还是美国出现的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运算、物联网都是美国人领先,但是它其实没有量产的体系。为什么美国的一些先进的智能汽车企业都跑到中国来设厂,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看这个市场,主要是我们能量产。所以,制造业包括工程师红利,人口质量红利也好,这是一个非常稀缺的优秀资源,这一块实际上是在这一波科技革命当中是有效的,配合我们的量产,有可能把这个东西推出来。

乐无穹:我们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里面,而且我们是有能力独立在我们内部形成这样一个体系,海外的供应链反而我们没有那么强的依赖性,这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优势。

李超:所以这一波科技革命中,还真有可能中国跑出更多的大市值的公司,这个也是后边大家需要高度关注的机会。

乐无穹:我简单地问了估值和成长的问题,但是李超总以一个非常长远和非常高的高度理解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成长和价值的区别上面,大家过去会觉得价值是大股票,成长是小股票,现在这样的变化也在发生,成长更多的会是说我具有成长性或者是它未来的增长会更快的股票,很多公司过去大家会觉得小股票的成长性天然是更高的,而现在我们看到新能源、半导体这些产业里都已经出现了一些市值比较大同时又具有成长性的公司。所以,完全按市值划分大和小,或者价值和成长,已经有一些变化了。

李超:海外说的成长股跟中国说的成长股大概率不是一回事。海外是盈利越强、越能消化估值,越认为这是成长股,我们认为估值越高越是成长股。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短期盈利不兑现,中国容易把它称之为成长股。海外是增速平稳的一般认为偏价值,盈利增速越高的应该是成长股,然后增速是消化估值的。所以,这里边确实跟我们的争议比较大,不在一个语言体系里边。

乐无穹:我们的市场还在逐渐地往成熟去走,我们国内的交易结构或者说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和海外还是有一些差别在里边。所以,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流入资金的偏好,会慢慢改变国内的交易习惯,包括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参与A股投资以后,会让我们的市场更快地走向成熟化。2014年以来港股通、陆股通开通以来,海外资金持续流入,目前已经达到4、5万亿的水平,在整个A股的市值里占了几个百分点,当然现在绝对值可能没有那么的高,但是未来随着我们金融市场逐步地开放,北上的钱会越来越多,通过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来进入到整个A股市场,同时也会对我们的A股市场带来新的资金流入也好,带来新的交易的活力也好,这都是我们在长期能够预期到的一些现象。对于海外的这些投资人来说,他本身是偏好于获得整个中国市场的风险暴露或exposure,它在配置偏好的时候没有那么强地偏好某几个股票,它可能是一个全面布局、全面均衡配置的思路。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本身还有一些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及在全球配置的独特性。刚才您也说到A股市场的稀缺性,或者是在整个全球配置中低配的程度。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特别是在全球的资产配置的指数体系里面,MSCI其实是全球布局的指数公司,它发布的全球的指数体系,包括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我们是属于新兴市场体系里的一个部分,但是在我们加入MSCI整个国际配置的过程当中,我们参与的比例是相对低的,它也是从2018年开始加入A股市场,而之前可能陆续加入了一些海外的中概股,我们在2018年以后看到它慢慢地把比例进行了提升,现在这个比例是20%。也就是说1万亿市值的一个A股的上市公司去参与MSCI整个全球体系加权的时候,要乘以20%的系数,相对来说如果是被动配置全球的资产,它现在对于A股的比例是相对低的,这也是一个客观的理由。当我们逐步地进行开放,当整个指数体系慢慢把我们纳入的时候,我们未来全球的被动投资的基金也会在A股上有更多的体现,这是我们从全球的视角去看。

总结下来,长期来看价值和成长可能不是完全的某一个风格占优,它可能各自都有一些优势。您对今年的整体配置,给大家什么建议?

李超:分两类,一类是从专业投资者的角度,现在评排名,各种竞争很激烈,想把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的拐点都判断清楚。这个比较难,但是因为大家追求收益,我们重点还是服务机构投资者,我们肯定还是要给出清晰的结论,一季度实际上稳增长是个重要的因素,宽信用、经济向好,周期这个方向我们是比较看好的。二季度随着美国通胀见顶,美国的国债收益率也见顶,中国经济逐渐向好兑现之后,它也会重新思考宏观杠杆率的问题,因为一季度不可能是完全靠消费把经济拉上去,主要是投资,投资都是该杠杆的,杠杆率也不可能无闲置地抬升。二季度渐渐的信用扩张的力度边际上没有一季度这么强了,它可能就会使得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上行的过程中逐渐也见顶了。如果中美两个国家的十年国债收益率都见顶,成长股肯定是有一波机会。所以,二季度往成长股切换。三、四季度,二十大重点肯定还是要维稳的,流动性和信用都会维稳。所以,下半年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上半年我们见到的爆雷,债券的风险释放没有了,它是一个维稳的态势。所以,整个信用环境相对比较好,对成长股其实也是偏有利的。

所以,成长股也不见得就一个季度(有机会),会有一定的延续性。

乐无穹:您刚才说是针对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我们可能会分板块去判断。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整个A股市场,长期来看整体市场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

李超:对普通投资者来讲,还是均衡配置好一点,因为专业的拐点判断起来难度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难度太大,因为你不可能具备这么强的宏观的技术背景和对市场整个估值等等识别,配置均衡一点,在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结构下其实是比较合适的。

乐无穹:权益市场的波动性本身是比固收或者是传统的理财是要高一些的,它的波动性更高,在短期可能需要承受的忍耐力需要高一点。长期来看,如果以三到五年的长度来看,权益类的收益率和风险的匹配程度来说,性价比上还是会比其它的大类资产更高一些。特别是在中国的A股投资方面,大家可能还是有一些偏短期的思路在里面,大家更放眼一些长期或者对未来的展望会更长久一些,对您的投资会更有一些帮助。特别是我们刚才提到有些科技革命可能正在孕育之中,我们之前提到新能源革命,另外是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也是一个更大的话题。我们对未来这些东西产生在中国是非常有信心的,可能不是全面在中国,但是我们会大量地参与在其中。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A股权益市场还是非常具有投资的机会在里面。现在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可能习惯于找一个股票或者是特定的某一两个标的进行投资,大家对于这种投资的习惯,还是说某个板块起来,我去找这个板块里面最好的企业,大家平常交易也会说哪个市值大或者是体量比较大的股票,我认为它是里面的龙头。如果各个板块需要均衡配,我把里面的龙头拿出来做一个指数,大家可能也听过“茅指数”“宁组合”的说法,这是大家在市场上或者论坛上形成的普遍的一个认识,我们如果把它形成一个产品化、指数化的角度,我们其实也有类似的产品,就像MSCI中国A50指数,它本身就是在MSCI这个体系下面,它选择了互联互通范围内1500多只股票,它把这1500多只股票里的11个大类行业都挑前面两大头部公司,它的头部的定义是自由流通市值比较大。本身体量够大,也是市场认可它的标志,同时体量大,也决定了它的流动性相对好一些,所以在交易的时候或者是产品化的时候,这些更是代表竞争壁垒更强的、长期竞争力更强的公司。我们这样选出来22个公司之后,我们再在这剩下的头部500多只里再挑28个自由流通市值比较大的,组成50个标的。目前大部分的指数产品,我们看到的宽基可能数量比较多一些,但是现在做一个适度龙头的集中,我们可能更关注或者是能够把质地更好的公司纳进来,我们选择50个行业分布比较均衡的,又是比较靠前的这样一些股票,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产品化的形式。这个指数也是MSCI这家比较头部的国际的指数公司进行编制的,3月1号它刚好进行了季度调整,我们新纳入了一只股票,调出了一只股票,当然每次头部50只股票变化不会太多,整个换手率一年下来也是十个点上下。我们看到它虽然变化不是很多,但是在历史的变化过程中,可能十年前金融占比是40%,但是现在慢慢的金融占比差不多只有18%,其它的行业,包括工业、信息技术、医药、消费,前四大行业的占比差不多都在16%、17%。我们看到前面四大行业占比基本上是相对均衡的,而跟过去的沪深300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宽基进行比较,我们看到它们的占比,单纯是选择市场靠前的300只股票,它在筛选方面没有那么多地去做行业上的均衡。对于我们投资来说,可能我们去做一个均衡的思路会更好一些,我们这个指数可能是更从均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出发,本身也能够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均衡配置A股市场的工具。

这是对指数产品的介绍,李超总是不是对我们这个产品有了解?之前也参加过我们的一些活动。

李超:对,参加过一些活动,包括首发,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的产品。海外编制指数的一种方法论,使得我们能够较好地在国内推出一些投资者能够按照这种思路投资的比较好的产品。

乐无穹:本身这个产品从意义上来说不单只是一个指数,它也有配套期货产品。国内期货产品还是非常稀缺的,国外有大量的股指期货甚至是个股期货来为大家提供风险对冲的工具。实际上国内目前来说股票指数的期货也只有三只而已,我们是比较大的300、500和50三个品种,我们这个指数,在去年10月份,港交所推出了它的期货。像这样一个跟A股相关的股指期货产品,实际上都是需要监管认可的,可能新加坡交易所有海外投资者比较认可的富时A50,香港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共同认可的MSCI中国A50的期货,也是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我们国内这种指数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因为很多海外投资者对于收益可能没有那么强的重视,但是他对风险管控一定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对A股进行投资的时候,很迫切地需要一些风险管理的工具。对他们来说如果有这么一个品种的期货和没有这个品种的期货,投资A股的体验应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几个月下来,我们观察期货的成交,其实也是飞快地在增长,现在是日均几十亿的成交,持仓量也是稳步地上升。因为现在它推出的时间还不是那么久,我们预计未来这个指数本身还是具有吸引力的,特别是相对富时A50来说,它的均衡性会更好一些。未来不断地还会有新的资金会参与进来,这是产品的一些情况。当然指数和期货结合起来还可以有更多的策略,普遍投资者直接参与的话,在国内参与ETF产品就差不多了,如果有能力,也可以适当地跟境外的期货产品相结合起来,做一些不同的策略。

刚才主要介绍的是指数,我们把它产品化以后,我们也是推出了MSCI中国A50 ETF这个产品,ETF以及联接的产品目前也是平稳运作,几个月下来可以观察到它的跟踪误差是0.15%,这是非常低的一个水平,我们能够比较好地跟踪这个指数的效果。我们现在这个ETF,大家都希望看到流动性和规模,产品的流动性决定了大家去交易的活跃度以及去买卖是不是能够很好地贴近这个价格去买,或者说定价效率是不是高,我们这个产品目前来看发行的时候是80个亿,现在的规模差不多100个亿,也是持续有资金在流入的,大家在里面交易也比较活跃。上市以来,11月8号上市到现在,几个月下来我们的日均成交差不多是13个亿,是ETF整个全部的产品里面比较靠前的一个水平。所以,整个基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代码是560050,是属于行业均衡配置,并且是龙头适度集中的指数,并且它的调仓大约是3、6、9、12月的1号进行调整,比国内每半年调整的指数会更快速一些,能够更好地反映一个市场的变化。

今天主要是请李超总跟我们分享一下宏观的观点。其次,在现在主线不是特别明朗的市场情况下,如果去做一个配置的话,可能需要一个均衡的思路。今天我们直播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有些什么问题。

李超总是不是有最近需要跟大家分享的?

李超:当前市场核心关切的一个问题还是市场风格的切换。还有一个大的类别,其实是消费。消费今年面临最大的问题,压制性因素是居民收入 ,有几个指标可以验证居民的收入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比如四季度房地产的竣工很好,但是家电高频的销售数据却不好。通俗地讲,我买了一个新房,我装修完了,但是到买家电的时候算了手头还不是很宽裕,要不就把旧家电搬过去,就会形成消费行为的变化。包括外出餐饮和服饰,这两个变量,过去我们在预测消费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太用看的,因为基本上汽车和地产后周期,这几个消费大项基本上已经可以解释消费90%的波动了。餐饮、服饰其实都不怎么波动。但是确实这些数据相对弱一些,很多人说肯定是因为疫情,人不愿意聚集就餐或者不愿意逛街了,但现实中它还是受收入压制的。一旦居民收入不太好,就容易形成外出就餐的频次下降,比如说更换衣服的频度也下降,以前半年买一次衣服,现在可能一年买一次衣服。

乐无穹:我们公司自从有了食堂,大家都在食堂消费。

李超:这里边实际上就形成了对消费总量的压制,消费股投资的这个逻辑就相对比较难。

什么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其它的逻辑呢?提示大家比较关注5、6月份,我们可能会迎来CPI反超PPI价格的拐点。去年PPI非常高,现在基本上是一个回落的态势,这个趋势其实已经非常明显。CPI随着经济逐渐地向好,核心CPI的反弹以及猪周期,现在猪周期也是一个逐渐寻底的过程,它会有一个CPI逐渐向上的过程,CPI有可能会反超PPI。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市场就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PPI见顶逐渐回落,CPI逐渐向上,能不能带来消费股的机会?我们当时给了一个判断就是“比较难”,主要是这个边际变化对整个价格影响太小。所以,我们更大程度上还得靠CPI真正反超PPI,可能就会出现消费股尤其是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股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目前倾向于在5、6月份。价格敏感性的就很多,比如说一些调味品或者是一些必选的食品等等,只要价格能够上涨,可能基本的逻辑,在这个市场环境中相对是一个占优的过程。这是我们对消费大方向的看法。

乐无穹:今天李超讲的非常超过我们的预期,本来以宏观为话题展开,然后讲策略的观点,但李超总提到了成长跟价值,以及数字经济方面、科技方面以及消费的观点,大家应该会在这场直播里收获满满。

如果大家是均衡配置,可以关注我们的产品560050,我们的MSCI中国A50 ETF,欢迎大家跟我们多多进行互动。

今天特别感谢李超总一起跟我们参与话题的分享,大家在投资的过程中要放眼长期,有一个更高度的视角去看整个A股市场,希望大家在投资中都有更好的体验。李超总跟大家分享一些寄语言。

李超: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是研究大类资产配置,但它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大类资产轮动,宏观帮助大家做轮动的这么一个概念。但其实每个人基础的配置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首先要识别出自己的风险偏好是什么样的特征,你回撤的容忍度是什么样的,你能承受什么样的风险,你期望的收益是多少,这是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要有一个客观评价。

第二,这几年中国A股市场大的演进,个人投资者越来越不沾优,过去依靠简单的技术分析或者是去营业部打探个消息都不靠谱了,渐渐地都已经把这些错误的认知开始修正了,大家越来越依靠机构投资者,从专业化的视角更多地获得投资收益。从证券公司整个发展方向也能看出来,它越来越不靠简单的业务交易去赚钱,而是靠发展金融产品去赚钱了。所以,这个结构化是一个非常长的趋势。

在居民基本的大类资产配置的基础上,我们在产品选择上更多地考量一些宏观因素,大致去做一些择时也有必要,但是总体还是要有一个长远的视角,依靠长期投资,靠复利在这里面选取较好的产品,肯定是长期最重要的一个投资原则。

乐无穹:今天谢谢李超总来到我们的直播间。我们今天的直播先到这里结束,后续欢迎大家跟我们交流。

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