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刚需买房,迎来十五年来最佳时机!

时间:2022-06-03 08:38:10 | 来源:麻利二铺

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想买房的人都陷入了纠结,

到底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房价还会不会跌?

历史经验表明,楼市是有周期的,每一轮楼市谷底的出现,都建立在紧缩楼市+紧缩货币的持续双紧缩基础上。

而当下来看,楼市政策叠加货币政策双放松,市场要开始往上走了,接下来楼市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目前迎来近15年来刚需黄金窗口。

上百城“松绑”楼市调控政策,房贷利率下调利好刚需购房者

我们都知道今年的经济增速要达到5.5,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因为疫情出口和消费短期已经指望不上了,最关键的还得看投资;

而投资里现在主要分三大块,基建和房地产,制造业, 和老百姓相关的是房地产,刺激经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水,把钱流入市场上。

所以你发现最近贷款利率降低,6天内降准降息。

5月15日,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5月15日,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5年期贷款LPR,从4.6%降至4.45%。

而前两次房贷利率最低的时候是2008年和2015年,2008年是金融危机,情况恐怕比现在还差,2015年是去库存,房地产市场同样不容乐观。

08年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救市政策,连续的降息降准,货币大宽松。

15年的两会,后出台了“330”的降首付、认房不认贷的政策。

而经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刺激后,半年到一年内,房价到达一个高峰,然后又开始收紧政策,打压房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房地产周期。

再看2022年,楼市政策暖风频吹。

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100城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超200次。

政策大部分从需求端出发,内容涵盖放松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放宽公积金贷款、购房补贴等层面。

在5月25日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共释放出12万亿天量资金,和08年简直如出一辙,甚至比08年的“4万亿”还要猛,力度前所未有。

而且这个“12万亿救市计划”必须要在2022年全部投入,尽快拉动经济恢复正常,充分体现了稳经济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全国上百城“松绑”楼市调控政策,房贷利率下调利好刚需购房者,经济全面刺激时,会导致楼市新周期的来临,对合理住房需求,2022年迎来购房黄金窗口期。

后疫情时代,楼市价格迎来新一轮周期

丘吉尔说过一话:"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每一次危机,都隐藏着机会,危机越大,机会也就越大。

近15年来,中国楼市出现四次悬挂式下跌,都是在危机中。

第一是在2008年12月,第二次是在2012年1月,第三次是2014年9月,第四次是2022年1月,每一次楼市的拐点也是购房最佳窗口期。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我们可以利用周期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去检验、验证。

2008年到2022年的历史周期看,每次购房抄底的最好时机均是经济萎靡、楼市下行,购房者观望情绪浓烈之际,经过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救市后,新一轮房产政策周期到来,房地产迎来新的契机。

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全国房价正处在15年来阶段性低位。

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房企进入寒冬的报道可不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60家房企暴雷,其实,2021年不少房企相继爆雷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在“三线四档”政策出炉之前,高周转、高负债是许多房企急速扩张的手段。

如今,在政策挤压下,不少根基不稳的房企被淘汰出局。

经历大浪淘沙留下的房企,基本是稳健的优质房企,时间替购房者做出了选择。

现在还能活得好好的房企,说明资金和背景实力都是比较雄厚的,才能这场危机中得以生存,也会让我们的购房者避免了很多“坑”。

对我们普通买房的人来说,值得关注的是什么呢?

对于非买不可的刚需群体来说,如今不仅仅是迎来了近15年的黄金窗口期,同时还是个捡漏好机会,难得碰到开发商打折的,该薅的羊毛就得薅。

只是这一刻选择开发商要谨慎再谨慎,毕竟期房赌性很大,买的时候没暴雷,买完才暴就真是完犊子了。

所以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选国央企背景

要关注开发商即将要偿还的债务情况,远离债务累累的开发商。

关注近期土拍开发商有没有继续拿地,现在还能继续拿地的,说明资金和背景实力都是比较强的。

刚需买房,迎来十五年来的黄金窗口期,并不意味着现在可以进行炒房抄底,“房住不炒”依然主旋律不变,在稳经济的环境之下,手握现金的同时,让自己手中的财富稳健增值才是王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