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上海发布氢能中长期规划,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 ——氢能产业点评报告

时间:2022-06-28 08:27:40 | 来源:市场资讯

分析师:张锦  执业证书编号:S0890521080001

◎投资要点:

⬥事件:6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将用全球最前沿标准要求自身,力争到2035年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产业、示范高地。《规划》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上海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规划覆盖了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强调多元发展:制氢环节强调进一步降低绿氢制造成本、拓展氢能市场空间;储运环节“网络化”与“普及化”目标有利于解决我国氢能储运痛难点;多元格局的建立与示范场景的优先打造有助于拓宽氢能源应用渠道。

⬥《规划》提出培育5-10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目前上海市在氢能产业链已经涌现了一批国内的领先企业,且部分企业属于专精特新,随着规划目标的明确,企业或将获得更大支持。

⬥投资建议:《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氢能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实施路径。从规划内容的表述来看,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重卡、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质子膜燃料电池、制氢装备、氢能供应网络、高压气态储运等方面依然是氢能源的重点发展内容。加强氢能设施建设拉动储运、加氢等相关设备投入;丰富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拉动燃料电池需求增长;重点关注产业链相关环节有重点布局的上市公司,长远关注上海市在氢能领域内的相关专精特新企业。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内循环发展格局下,氢能应用场景需求较低。

1. 事件:上海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事件:6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将用全球最前沿标准要求自身,力争到2035年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产业、示范高地。《规划》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上海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本文件中,上海市提出了以下氢能源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上海市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在详细规划方面,上海市预计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

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在重点任务方面,《规划》从氢能产业链出发,在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壮大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产业标准及检测体系、人才培养、供应保障、推动氢能储运“网格化”“普及化”、加强氢能源在交通、能源、工业领域等方面的替代应用,打造世界级示范应用场景。

此外,在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规划》强调打造上海市氢能产业城市群、以自身发展带动长三角一体化氢能发展、推动国际开放创新合作。重点打造机场、港口、河湖、产业园、风电工程、社区、产业岛、生态岛8个世界级特色氢能应用场景。

其次,《规划》提出要在上海市内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两基地”为金山和宝山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三高地”为临港、嘉定和青浦三个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分别对标氢动力、氢能汽车、综合商业运营等氢能应用端产业环节。

◇金山氢源供应与新材料产业、示范运营基地:鼓励上海化工区工业副产氢的综合利用,立足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优化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副产氢利用效率。聚焦氢气储运和燃料电池应用等领域涉及的碳纤维、催化剂、全氟磺酸聚合物树脂等关键材料,加快相关材料的研制生产。引导化工企业转变用能方式,拓展富氢原料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发挥上海化工区管道输氢成本优势,拓展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叉车等运营场景。

◇宝山氢源供应与综合应用基地:发挥宝武集团大规模钢铁冶金制氢能力,为宝山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氢源支撑,持续吸引氢能优势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发展新动能。鼓励宝武集团与高校联合打造氢能研发创新生态,延伸宝山地区氢能源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之间的资源融合与良性互动,建设氢能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打造宝山区氢能重卡、氢能科技产业园区综合应用示范场景。

◇临港氢能高质量发展实践区:依托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聚焦燃料电池整车、热电联供等,形成氢能动力产业发展生态,建立跨界融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建设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氢能燃料汽车整车制造,抢占氢燃料汽车发展先机,推动示范应用,高水平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嘉定氢能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区:以嘉定氢能港、新能港、环同济大学科技园为载体,鼓励区域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龙头企业,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产学研孵化及生产制造,打造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创新引领区。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计量测试国家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数据监测市级平台、搭建国内外氢能产业交流沟通平台。推动燃料电池乘用车及公交车智能网联模式创新,面向长三角区域,建立城市级商业运营示范。

◇青浦氢能商业运营示范区:围绕区域物流产业规模优势和物流配送网络优势,搭建物流领域道路和非道路氢能车辆(含载货、牵引、叉车等)商业化应用场景。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地理优势,拓展氢能公交、氢能船舶运营示范场景。探索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封闭园区内自用加氢设施的应用。优先打造燃料电池车辆商业化,建立示范运营和服务保障体系。

2. 看点1: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应用场景

促进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建立氢能标准体系等措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绿氢制造成本、拓展氢能市场空间。《规划》中提到,在上游储运方面,将发挥发挥化工区工业副产氢和老港垃圾填埋场生物质天然气制氢的资源优势,采用CCUS方式制氢;鼓励中小创新企业围绕化碱性电解槽、PEM制氢装备制造进行研发投资,攻关核心技术。并且鼓励相关机构及团体在上游制氢环节的安全评估、泄露防护、安全规范等方面建立相关标准体系。根据电力设计规划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提升约32%,居全球第一,预计未来以风电、光伏发电制取为代表的“绿氢”占比将逐渐提升,到2050年达到70%。本次《规划》提出的相关目标将有助于上海地区制氢成本的进一步压缩和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提振我国氢能供给能力,拓展市场空间。

氢能储运“网络化”与加氢站建设“普及化”将进一步拓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解决加氢难点痛点。《规划》在氢能储运方面提出,要按照一定方向逐步提升氢气储运能力,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输氢,研究建设氢-氨、液氢长距离运输工程与集散中心,构建网络化氢能储运方式。在加氢站建设方面,除2025年建成70座加氢站的规划以外,还要求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加氢设施,加快建设大容量70MPa加氢站,以满足规模化乘用车和长途重载车辆的需求,由点及面、由专用向公用多层次展开加氢站运营模式创新。目前上海市已建成10 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未来随着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区域加氢站数量的增加和储运氢成本的下降,将有效解决加氢站数量少、加氢成本高等痛点难点问题。

多元格局的建立与示范场景的优先打造有助于拓宽氢能源应用渠道,丰富应用场景。《规划》提出要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推广氢能源的应用场景,例如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叉车、渣土车、环卫车及大型乘用车的应用;氢气储能、氢能热电联供、氢混燃气轮机的试点示范;高炉富氢冶金和竖炉全氢冶金的示范应用等。上海作为国内的经济、海运、贸易物流中心,同时汽车、钢铁、化工产业处在国内领先,相比国内其他区域其应用场景更丰富。但是随着上海市八大应用场景的打造以及燃料电池相关应用以及技术的深度发展,未来氢能源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宽。

3. 看点2:在氢能产业链培育5-10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

规划提出培育5-10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 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目前上海市在氢能产业链已经涌现了一批国内的领先企业,且部分企业属于专精特新,随着规划目标的明确,这些企业或将获得更大支持。

4. 投资建议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氢能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实施路径。从规划内容的表述来看,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重卡、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质子膜燃料电池、制氢装备、氢能供应网络、高压气态储运等方面依然是氢能源的重点发展内容。加强氢能设施建设拉动储运、加氢等相关设备投入丰富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拉动燃料电池需求增长;重点关注产业链相关环节有重点布局的上市公司,长远关注上海市在氢能领域内的相关专精特新企业。

5.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内循环发展格局下,氢能应用场景需求较低。

感谢张后来给本报告的支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