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需要通过它来知道每天的时间。其实,除了生活中的这个时钟,在投资界中也有一个时钟,不过它的作用可不是报时,而是一个能够指导投资者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资产配置的经典理论。它就是“美林时钟”理论。
美林时钟与两个指标
“美林时钟”是2004年由国际知名投行——美林证券,对美国市场近3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后,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的方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导投资周期的工具。在具体介绍美林时钟之前,我们首先来明确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指标——GDP、CPI。
GDP:又称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数据。
CPI: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用GDP代表经济增长率,用CPI代表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GDP与CPI成正相关关系,GDP上升,CPI也会随之上升;GDP下降,CPI也跟着下降。但是,CPI的变化往往滞后于GDP,这是因为GDP上升引起购买力提升,从而抬高物价,进一步才会推动CPI的上升,所以这之间的传导过程和时间,是引起滞后的主要原因。
美林时钟的四个阶段
美林时钟则是根据GDP与CPI这两个指标的高低不同搭配,将经济周期分为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四个阶段,并在对应的阶段推荐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

复苏阶段
(GDP上行,CPI下行)
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受宽松政策的影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而增加盈利,使得股票收益更具有弹性,超额收益更显著,所以此时股票是最优选择。
最优投资顺序:股票>大宗商品>债券>现金
过热阶段
(GDP上行,CPI上行)
经济持续增长后会进入过热阶段,此时一般是牛市末期。投资者们可以继续持有股票,但是一定要增加警惕,时刻注意熊市拐点的到来。同时,受GDP上行的影响,CPI也开始提升,而央行为了控制高CPI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但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会刺激大宗商品,所以此时大宗商品是最优选择。
最优投资顺序: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滞胀阶段
(GDP下行,CPI上行)
央行为了控制高CPI而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首先会影响GDP,使其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然而由于滞后效应的影响,CPI还是处于上行状态。这时,经济下行冲击了企业盈利,股票表现变差;而央行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也导致债券表现不理想。所以此时现金是最优选择。
最优投资顺序:现金>大宗商品>债券>股票
衰退阶段
(GDP下行,CPI下行)
GDP下行最终会使得CPI下行,这一阶段经济不景气,利润较低,因此股市的机会不多。但是由于通货膨胀压力下降,为了刺激经济,央行会开始逐渐放松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下降,所以此时债券是最优选择。
最优投资顺序: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以上就是美林时钟的相关介绍。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美林时钟会按照复苏、过热、滞胀、衰退的顺序顺时针循环转动,但是在现实市场经济中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发生时钟逆转或跳跃的情况。所以投资者要时刻注意市场上大类资产的走势,充分利用“美林时钟”理论判断当前经济所处阶段,并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的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从而在经济周期的不断变换中获取收益!
作者:祖文桐